《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感情色彩。
。
,探究以景写情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在理解感情的基础上学会朗读。
学习难点:分析作者运用修辞的技巧,体会以景写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查词典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郁达夫评价现代散文时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可见,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他“日日走过的荷塘”,解读他心灵的花语,学习《荷塘月色》。
二、欣赏视频,整体感知
播放电视散文《荷塘月色》,整体感知课文营造的意境。
三、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找同学朗读全文,强调蓊蓊郁郁、袅娜等字词的读音。
预测:学生朗读会出现语速太快、节奏缺少变化等问题。同时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把握形象,体会感情。
四、理清思路,理解感情
理清文章思路,赏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确定朗读时的语速、轻重、节奏。通过反复朗读,体味感情。
(一)划分文章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以作者行踪为线索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第1段,在家中;2-3段,去途中;4-6段,在荷塘;
7-11段,归途中;12段,返回家。
(二)赏读课文,理解感情
学生讨论:本文按两条线索展开,除游踪线索外,另一条是感情线索,这两条线索是完全重合的吗?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分析作者感情变化。
学生发言后,教师逐段分析,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感情变化,点明朗读技巧。
:
提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明确:沉重、压抑。朗读时应低沉、缓慢,“这几天”稍顿,“颇”字重音。
集体朗读本段。
-3段:
提问:“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为什么用“像”、“觉”?
明确:透露出作者渴望自由、超脱现实的情绪,表现了作者为自己找到排解忧愁的去处而倍感欣慰,心情好转,语调应稍明快些。
集体朗读2-3段。
-6段:
提问:4、5段的景物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流露出作者陶醉其中的淡淡喜悦。
朗读时轻柔活泼。
提问:第6段“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作者眼里的路光灯为什么是“无精打采”的?
明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灯光比作“渴睡人的眼”,体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作者写及远山、灯光情绪已由喜悦向低沉转变。段末“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情绪已完全低落。朗读时应逐渐低沉、缓慢,似感喟又似叹息。
集体朗读4-6段。
-11段:
提问:作者为什么想起《采莲赋》?
明确:想起《采莲赋》里描写的“热闹、风流、有趣”的场景,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调应活泼、欢快。
第9段“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两相对比,反衬生活不如意,情绪再度回落,朗读时应无奈、消沉。
第10、11段诗人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