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是新型计算机;即计算机发展阶段是按电子器件划分。按信息表示和处理方法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累计算机。按计算机用途分: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一是朝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二是非冯·诺依曼结构发展(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高速运算能力、很高计算精度、含有“记忆”功效、含有逻辑判定能力、高度自动化和灵活性、联网通讯,共享资源。: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数码个数和进位基数(以下面二进制)。不一样进制后缀区分:十进制:在数字后加D或不加,如12D或12。二进制:在数字后加B,如1110B。数码个数:1,2。:在数字后加Q,如123456Q。十六进制:在数字后加H,如ACH。:十进制数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10→?整数部分采取“除?—倒取余数法”(一直除到商为0,将得到余数倒排即为转换结果。)小数部分用“乘?-顺取整数法”(一直乘到小数部分为0,将得到整数顺排即为结果。)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转换2→8采取“三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三位一组转为八进制数,不足三位用0补齐。8→2采取“一分为三”法。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转换2→16采取“四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四位一组转为十六进制数,不足四位用0补齐。16→2采取“一分为四”法。,它采取了冯·诺依曼思想原理,即以0和1两个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基础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见换算单位有:1B==8bit(位);8bit==1byte(字节);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字是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一次性存取,加工数据长度。字长是衡量计算机性能标准。用MIPS来衡量计算机性能指标是处理能力。常见有8,16,32,64位等。一个字节最多可编出28次方即可256个不一样码。。用原码表示一个定点数最简单。但用原码表示时,不能直接对两个异号数相加或两个同号数相减。所以,为运算方便,通常要将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两个异号数相加实际上也是同号数相减),这就需要引入反码和补码概念。反码表示法要求:正数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反码是对该数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立即“0”变为“1”,“1”变为“0”)。 补码表示法要求:正数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补码则是该数反码最终(即最右边)一位上加1。引入补码以后,计算机中加减运算全部能够用加法来实现,而且两数补码之“和”等于两数“和”补码,在计算机中,全部加减运算全部能够统一化成补码加法运算,而且其符号位也一起参与运算,结果为补码,这种运算既可靠又方便。ASCII码总共有128个元素,所以用7位二进制数就能够对这些字符进行编码。一个字符二进制编码占8个二进制位即1个字节,在这7个二进制位前面第8位码是附加即最高位,常以0填补,称为奇偶校验位。对应ASCII码数值大小次序是空格-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国家标准码共有字符7445个。一级汉字3755个,按汉语拼音次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汉字交换码是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时统一编码,又称国家标准码。●汉字内码是在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系统内部存放、处理、传输汉字用代码,是汉字在设备或信息处理系统内部最基础表示形式。● 因为汉字字符多,国家标准码每一个符号全部用两个字节(16位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1. 国家标准码:行、列各94(0-93),用先行后列双7位二进制数表示,即两个字节最高位为0。 2. 区位码:用二进制国家标准码表示不很方便,所以汉字也可用十进制区位码表示。 ● 区(行)、位(列)各94(1-94),用先区后位双2位十进制数表示,不足两位前面补0。:是计算机内部实际使用表示汉字代码,在微机中多用两字节(最高位为1)代码作为机内码。●将区位码区号和位号分别由十进制转换对应十六进制后+H即为国家标准码(其中H表示16进制数);●将十六进制国家标准码+8080H即为机内码。由此可见,机内码两个字节最高位一定为1(国家标准码为0)。图1-4例:大字区位码为2083、国家标准码为1453H+H=34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