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嘉惠士子政策浅析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 ( 2014 ) 30-0107-02 雍正帝在短短十三年的统治生涯中,不仅对顺治、康熙朝科举政策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对其进行了政策上的革新。如延续了康熙朝科举取士中的恩科之制、文武科并重、实行搜落卷的制度,赏落第文武举回籍路费、对下第文武科举子留用、规定学正不得收受举子牌坊银两,维护了举子利益,建官房供入京赶考举子之用,并对士子疼爱有加。雍正帝认为士为四民之首,一方之望,处处体现其爱才,惜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取士态度。而面对举子为叨荷特恩而联名上表陈谢之事,雍正帝更表露出崇儒重道之心,并对士子寄予殷切希望,谓士子为国家之倚赖。一、士林风气培养清朝自顺治三年丙戌科开科取士至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已逾七十年。雍正即位,恰逢为士子培养多年之时,尊儒重教,文风日盛。且雍正本人在即位之初,便认为“为士者乃四民之首,一方之望。凡属编氓,皆尊之奉之,以为读圣贤之书,列胶庠之选,其所言所行俱可以为乡人法则也。”(清实录?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四十八)鼓舞士子读书,与国家出力。培养士林风气,作育人才。(一)整顿士子学风,严禁凭诗干谒雍正帝对士子学风问题重视非常,特别注重考试公平,时常叮嘱举子恃才参加考试,严禁凭诗文干谒考官,并特谕督察院: “今闻应试士子,不比去年安静,竟有投送诗文往来干谒者……今岁同考官当加意谨慎,毋蹈法。督察院即颁示晓谕应试举子,宜安分守法,毋得希图侥幸,仍实心查访。”[1] (雍正二年:二月己巳)对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钻营舞弊的举子,绝不姑息“即行拿参,治以重罪。”(二)严惩考官欺轧,维护举子利益雍正帝体恤士子,实施赐给进京赶考参加会试的举人盘费银两,助其资斧之需。当获悉一直以来中第举子将牌坊银赠与考官这种不成文的习俗时,表现出极大的不赞同。所以当听闻江西考试官查嗣庭、俞鸿图收受举人牌坊银两时,立即下旨: “举人牌坊银两分送主考官,向来亦相沿行之,尚非赃银之比,但谓主考应该收受, 亦非也。……至查嗣庭、俞鸿图名下追出收受牌坊银两,既非赃银,不必入官,俟江西会试举人来京应试后,无论中式不中式者, 俱按名散给。”(清实录?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五十三)将牌坊银两如数返还给中第举子,严惩倾轧士子的考官,维护了举子利益。(三)严选学臣官员,确保人才储备雍正继位之初,为了严肃学臣考纪,就严谕督学: “念学校为士子进身之阶,督学一官尤人伦风化所系,遴选各省学臣倍加郑重。尔等须廉洁持身,精勤集事,实行文风,两者所当并重。”[1] (雍正元年:正月辛巳)雍正帝认识到教学人员在培育人才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学校人才的延续,严格把控对学臣的遴选,对捐纳人员重新委派,并规定凭捐纳而为教职的人员,若不谙文艺,不允许从事教职职位,将捐纳谕教的人员改以县丞,训导改以主簿。这是对教育教学方面的保证,由此可以看出其对教育的严谨,对教职的岗位要求之高,不施为作育人才的重要保证。二、呵护赶考生员对于赶考的士子,雍正帝常常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顾,时时关心着举子们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专制制度下的人性关怀。(一)官建旅所雍正五年,为安顿进京参考会试的举子,雍正帝下旨在卢沟桥盖造官房,使举子们俾其有旅次居宿之安,而无盘查行李之扰。雍正六年工程告竣。为了确保各省举子知晓新设顿宿之处,下旨
雍正朝嘉惠士子政策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