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为何如此难?
(adsbygoogle = || []).push({});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为何如此难?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要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幼儿园“小学化”被教育部点名禁止,这似乎与最近几年,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双语教学”“数学计算”等课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幼儿园的招生海报上;很多家长把公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转到了私立幼儿园,“因为私立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等乱象有关。正是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幼儿园小学化”,甚至还对其赋予了更多合理性、科学性理论的现象,让这一
“不正常”问题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之所以出现幼儿园“小学化”,与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息息相关,多数家长都觉得,如果在幼儿园不学一些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上小学后孩子会跟不上,孩子一旦失去自信,压力会更大。在这种心态下,家长寄希望于幼儿园能够教会孩子更多的的东西,如果幼儿园不“小学化”,那么很多家长自然会将目光转向社会培训机构,所以,“小学化”成为许多地方幼儿园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同时,对于幼儿园“小学化”,还有一层原因是因为小学教育的“高难度”,在一些地区,部分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会设置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为何如此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