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跟师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X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月心得
起止时间: 2014年 月 日至 2014年 月 日
继承人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
本月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眩晕、头痛等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
跟师心得
—XXX治眩晕经验
王老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偏头痛等,在临床上辩证用药,疗效特出,在随师学习中,受益匪浅,现将对治疗眩晕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眩晕是指以头晕目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目眩是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自觉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与现代医学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梅尼埃病等疾病相似。王老师在眩晕的治疗上有三方面特点。
1、益气与化痰并举
王老师结合岭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方式,提出本地区眩晕患者多气虚而兼痰浊阻络所致,正如《丹溪心法·头眩》云 “头眩,痰挟气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治痰为先,药挟气药降火”,针对上述人群,选方用药上,则以补益肺脾之气的药方作基础,重用党参、黄芪等益气扶正的药物。同时重视祛除痰浊,尤其是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其性黏滞而重浊,可蒙蔽清窍、扰及心神,导致眩晕。针对无形之痰,王老师喜用竹茹、瓜蒌等清化热痰药及橘红、僵蚕等较平和的化痰药,化痰而不伤阴,祛邪而不伤正。对燥湿化痰药,如法夏、苍术等,则较为慎用。皆因眩晕发病又常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等病理因素有关,燥湿化痰药性多温燥,有伤阴之弊。阴伤则难以制约肝阳,阴虚则火旺,导致眩晕病情加重。
2、对肝肾阴虚、风阳内动者,则治以滋肾柔肝、育阴潜阳之法
对于眩晕的发病机理,中医经典中早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云 “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以此推之,肝阳亢盛,化火上炎 ;或阴血亏虚,阳气亢逆,皆可致眩晕。肾为肝之母,
“乙癸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阴亦亏,肝阳亢逆,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如《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针对此类患者,则常以白芍、菊花、石决明等育阴柔肝,同时以熟地、女贞子、山茱萸等滋补肾阴,配合钩藤、天麻等药物平肝潜阳。众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效。
3、治疗血瘀眩晕者,则以补气为本,兼以活血
气为血之帅,气虚不能行血,致络脉瘀阻,瘀血停留,络脉不通,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脑失所养,致眩晕时作 ;瘀血阻遏,脉不舍神,心神失养,故可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王清任曰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杨士瀛谓 “:瘀滞不行,皆能眩晕。”。针对此类患者,亦以补气为本,多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为基础,以补中益气,使气旺血行;同时随证加减川芎、桃仁、赤芍、红花、丹参等药物以活血化瘀 ,使得瘀血得去,清气得升,而眩晕自止。
签名:

跟师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