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
(川崎病KD)
川崎病是一个病因未明血管炎综合症。以幼儿多发,临床特点为发烧、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因为近几年来本病有增加发病趋势,临床误诊较多,本症早期诊疗效果很好。
川崎病不会危及生命但会死于其并发症,通常严重并发症为心肌梗死,并发症演变过程:早期心衰—→心律失常—→冠脉扩张—→后期心梗。
病因(具体为以下多个,依据可能不足)
感染:β-溶血琏球菌,EB病毒。
免疫反应:急性期全部有免疫失调情况,可能和一定宿主感染多个病原引发 免疫介导相关。
其它:和药品,化学元素物质过于敏感相关。
病理改变(分四期)
早期(1-2周):全身小动脉炎症,可见到冠状动脉外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此为早期表现,程度最轻。
极期(2-4周):此期最危险,易致死亡,表现为全程血管炎,细胞内膜侵润,此期过后基础形成冠状动脉瘤,血管内膜增生、肥厚,此期过后基础无动脉瘤出现。
肉芽肿期(4-7周):血管炎症消退,内膜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内膜肥厚愈加深入。
陈旧期(7周-4年):瘢痕形成,血管多为冠状动脉狭窄,易致血栓形成-→致使心肌梗死为川崎病致死关键原因,另可引发动脉瘤破裂(狭窄-→心脏代偿收缩-→动脉壁压力增大-→动脉瘤破裂)
临床表现
发病年纪1个月~13. 8岁,,中位年纪2. 0岁。发病高峰年纪为1岁, 87·4%患儿<5岁,79·8%患儿<4岁, 67·2%患儿<3岁, 49·3%患儿<2岁,21·5%患儿<1岁。男716例,女391例,男:女=1. 83:1,病程 1-67天,平均6-7天。有流行年份和季节分布特点,春夏多见,除关键表现外,部分患儿出现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肛门周围脱皮脱屑等其它表现,但这些表现较6个关键症状少见,且关键出现在3岁以下小儿,对婴幼儿不经典KD诊疗有帮助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发烧仍是最常见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替换淋巴结大成为最少见临床特征。(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
关键症状和体征
发烧:38-40°呈稽留热,连续1-2周。就像SARS必有发烧一样,且发烧5天以上,抗生素诊疗无效。
皮肤粘膜:
(1)皮疹:向心性,多形性,同一期内可有多个皮疹,如荨麻疹样,麻疹样,深红色,猩红热样皮疹,但无疱疹。
(2)肢端改变:指(趾)呈梭形肿胀,关节酸痛,僵直(类似于类风湿小关节病变表现),手足硬性水肿(按压较硬),以上为发烧期。当体温退后,肢端肛周成块脱皮。
(3)粘膜
①球结膜充血:为干性炎症,无流泪,分泌物可和结膜炎相判别。
②口唇干裂,皲裂: 可见到血痂(唇干色红)。
③口腔弥漫充血:可见柯氏斑(和麻疹相判别),呈鲜牛肉色。
④舌乳头突起:杨梅舌。(即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常见于猩红热)
3.淋巴结肿大:以颈部,颈后单侧多见,无疼痛,无发烧,单纯性肿大,可和急性淋巴结相判别。
(二)心血管症状
1.心脏炎: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节律不齐,心衰,杂音,心音遥远等改变,常出现于急性发烧期。
2.心血管:关键损害冠状动脉,早期可有收缩期杂音,节律改变。
①冠状动脉炎:发生率为50%,不出现扩张,只有炎症表现,最轻。
②冠状动脉瘤:第十二天开始出现扩大,8周最显著,急性期发生率高,
川崎病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