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了,一直都没去看。我是个很容易将自己的感情带入书本的人,所以很少看这种含义很深刻的书。今天不知怎么突然想看了,果然今天一天我的心理都很沉重。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由三个死人贯穿的,一个在开头死了(木月),一个在中间介绍了死亡(初美),一个在结尾死了(直子)。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整篇文章带给我的是沉重。原来在我们这个20岁美好的年纪会出现如此多的迷茫。仔细想想我也迷茫过。现在,未来,我应该做些什么?结果是,我什么也没想明白。从书中可以看出这种迷茫是最可怕的东西了。同时也可能带来可怕的结果,那就是死亡。这是我一直难以理解的,这结果是不是太严重了?可是身边总是有这些事发生告诉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这种青春期迷失的救赎,作者却给出了相同且简单的方式,即恋爱、友情、逃避和幻想,这种简单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获了成功,在另一些人身上却收获了失败。木月选择了直子的爱情和渡边的友情进行,自我的救赎,收获的是死亡。直子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和玲子的友情还有逃避,但终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的对木月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这无可救赎的理由而仍旧收获的是死亡是失败。与此相对,玲子选择的是丈夫的爱情,也没有成功,住进了“阿美寮”疗养;选择了“阿美寮”的逃避,也没有成功,在这里一住八年;选择了直子和渡边的友情,并且抱着不愿在“阿美寮”待到“发霉”的决心,冲出了迷失的沙漠。回归到了人间,取得了救赎的成功。这里最让我欣赏的是小林绿子了,她是书中唯一一个没有在这个年龄迷失的人。大概是成长的环境不同吧。母亲因脑肿瘤去世,父亲也因为这病长期卧病在床,最后还是因此逝世了。在这之前一直逗是绿子和她姐姐轮流照顾父亲的。这使得绿子学会了坚强的面对着生活。而像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从小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下长大,又因为我国的教育情况,高中之前只为了努力读书,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与别人的交流是那么的少,却没有经验不知怎么与别人交流。生活在都市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因而开始迷茫。有些人因此沉浸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希望找到生活的目标,这样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但终究是少数,因为网络充斥着太多的虚假。而有些人通过寻找爱帮助自己走出迷茫,这种方法成功的希望大一些。爱,帮助了别人,也救助了自己。前提是能真正明白爱,面对爱。至于幻想和逃避,终究不是解决的办法。
看完这本书的另外一个震撼之处在于孤独。年轻一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不再面临困难,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直子在木月死后一直在拼
命挣扎,想从木月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想敞开胸怀接纳更丰富的世界;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在这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于直子只是一个梦,尽管直子在这个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