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外大学精神典型案例.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外大学精神典型案例
(一)国内大学
1、浙江大学
求是精神
来源:“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尤其是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浙江大学求是精神正式形成并得到迅速成长。1936年,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由于日本的侵略,浙江大学被迫开始了长达13年的西迁办学;而自己最为亲爱的妻儿也在这场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因病双双离他而去。面对家仇国耻,他将全部的恨转化为对学生的爱,对国家的爱和对民族的爱,希望青年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社会和国家的领袖,担当起挽救民族、挽救国家的历史使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在一系列的讲话和写作中,着意去诠释、培养一种正确的治学态度、正确的治国情操,这个正确的治学态度和治国情操就是他一再宣扬的“求是”精神。1938年11月,竺可桢主持的浙江大学校务会议将“求是”作为浙江大学校园精神,这是浙江大学“求是”精神正式形成的标志。——《浙江大学报》发展履痕初探[EB/OL].浙江大学报:
.cn/article/?article_id=8755
释义:竺可桢将求是精神阐述为牺牲精神、爱国精神、科学精神、革命精神和服务精神。1988年5月5日,决定以“求是创新”作为浙江大学校园精神,求是精神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新理解和新内涵。2007年,浙江大学进一步引用马一浮所作浙大校歌《大不自多》将“求是”精神明确注释为:“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无吝于宗”的团队精神和“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
意义王玉芝、[EB/OL].浙江大学教育研究:.cn/jozer/?id=11
:求是精神既是浙江大学百年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体现新的历史时期所倡导自主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精神。它为莘莘学子的求学做人提供了精神引导,为浙江大学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良好精神机制,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培育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
2、复旦大学
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复旦大学首页·复旦概况·总体介绍:/new_genview/
来源:复旦精神就是复旦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凝炼形成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就是复旦大学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活的灵魂,就是经过百年积淀而成的复旦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复旦精神”并不是一经提出便被固定下来且恒久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与时俱进地审视自己、总结自己而作出的概括。
“复旦精神”是深深地扎根于复旦百年历史之中,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之中的精神。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这一结合使“复旦精神”既体现深厚的积淀,又体现生机勃勃的活力。唯有依靠这种“复旦精神”,事业才能持之不堕,方兴未艾。
释义:第一,爱国奉献、服务大众是复旦的传统
复旦的爱国传统是与生俱来的。1905年,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和爱国师生们,为反抗外国教会势力的文化垄断和干涉,毅然宣布脱离震旦学院,创立复旦公学。1927年,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先生和一群爱国教师也是为了打破外国人办的医学院校的垄断,创办了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是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复旦和上医的创立都是伟大的爱国壮举,都寄托了国人自主办学、教育救国的希望。
此后,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复旦和上医都形成了爱国革命传统。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将“团结、服务、牺牲”作为复旦精神的主要内容。历史上,不少优秀的学子都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们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3位复旦学子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复旦被誉为爱国民主的堡垒。上海解放后,为了解放全中国、巩固新生政权,复旦有780名学生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南下服务团和西南服务团,参加人数列上海高校之首。在这前后,一批留学海外的优秀学子也怀着赤子之心,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祖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投身新中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他们之中就有著名的谢希德教授。
热爱祖国必然热爱人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是复旦人的信条,也是上医人的信条。颜福庆先生早年就推崇“正谊明道”,要求师生“不计功利,为人群服务”。上医的校歌第一句便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的价值何在乎?为人群解除病苦。”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一代代上医人发扬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20世纪50年代,上医抽调骨干力量,筹建了重庆医学院,并

中外大学精神典型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580451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