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让学生谈谈歌曲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诸如:父亲默默的操劳,默默地关心我们的情景,真正意识到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等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听歌曲,感受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介绍
1、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代表作品集有诗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2、作品背景:文章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朱自清谈写作动机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唯独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亦。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带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中所叙述的那件事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不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1、学生读记。
2、学生了解社会背景。
1、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
2、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第2,3段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一段忧伤的乐曲。
2、学生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理解它的意思。
差 使 交 卸 簌 簌 踌 躇 迂 腐 栅 栏 颓 唐 不能自已 举著提笔 琐 屑 蹒 跚 情郁于中 妥 帖 狼 藉 赋 闲
3、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主题?
我与父亲是在什么背景下见面的?
4、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文章几次谈到背影?背影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次写到背影(板书)
1、学生配乐自读。
2、小组内查读字音和字义。
3、带着问题,浏览课文,并思考答案。同桌交流明确:1)、交代了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2)、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和自己深深的自责。表达了浓浓的父爱3)、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两年不曾相见。
4、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点标注,1)、有关背影描写,,并理解其感情。小组汇报: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写出怀念之情。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写出作者深深的感动。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时的背影。惜别背影,写出依依惜别
背影教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