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及51页相关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具三角板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经历探索、检验,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其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复习:(课件出示)
(1)口算:23×3 17×4 45×2 45×10
(2)估算:42×19≈ 58×41≈
45
× 12
90
45
540
(3)笔算。45×12=
学生板书:
师: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几十进几。(通过多位学生补充,可以总结出来,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2、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二、设境引入
出示例题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板书例题)
分析题意:师:同学们,从这题目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李叔叔去北京用了12小时。师:这个叫做时间。(计算板书:时间)
生: 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师: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这个叫做速度。(板书:速度)
师:问题求什么?
生: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师:这个叫做路程。
师:如何列式?为什么用乘法?
生:甲地到上海的距离可以用145×12(师板书),表示12个145。
(此处,生可能一下子列不出来,师可以适当引导)
三、探究新知
1、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把估算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因为150×10=1500,所以大约是1500千米。
估算二:只把12看成10,因为145×10=1450,所以大约是1450千米,12 >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师: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估得是否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师:也就是笔算乘法。
2、笔算。
(1)独立试算:
师: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2)同桌交流,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师巡视,找一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让学生板演并说具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