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2期 2014年6月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June,2014 文章编号:1001—4179(2014)12—0016—03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模式初探胡灵之,张爱平2,王敏(,四川成都611730;,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目前面源污染已成我国农村第一大污染源,对饮用水水源地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成都市开展了水源地保护示范项目。以成都市水源地园田村为例,介绍了水源地示范项目的水源保护模式,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园田村形成了包括水资源保护教育、河流自然功能恢复、农村沼气池推广、环保农耕实践、庭院人工湿地示范等措施为一体的水源地保护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饮用水源地;保护模式;园田村;成都市中图法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村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中均负荷已经超过了水污染的50%以上。农业污染源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COD、TN和TP分别占农业污染源的96%, 38%和56%,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危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减缓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是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艰巨任务¨“。但是农村水环境保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探索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社区一级水源地的保护模式意义重大。由于近年来农村面源的污染加重,加上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水源地的水质备受关注和考验,单一的保护方式收效甚微,探索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综合模式刻不容缓。。徐堰河、柏条河是成都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现以毗邻其二级保护区且面源污染较重的园田村为例,分析当地水源地的保护措施,探讨针对我国乡村环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模式。 1成都市水源地简介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其特有的地理地质条件。全市降水丰沛,,, ,基本上能满足全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成都市饮用水主要取自地表水,各个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分布如下。(1)地表水。地表水水源地包括柏条河饮用水水源地、徐堰河饮用水水源地、沙河饮用水水源地等。其禁区水域范围为自取水口下游200m至取水口上游1 km处,陆域范围为自取水口下游200m至上游1km 的河岸两侧延伸各50m;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自取水口下游200m至上游5km处,陆域范围为自取水口下游200m至上游5km的河岸两侧延伸各1km;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至上游10km 处,陆域从一级保护上界起至上游10km的河岸两侧各延伸500m;准保护区水域范围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至15km处,陆域范围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至上游15km的河岸两侧各延伸500m。(2)地下水。村镇集中供水站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m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m至2倍影响半径的范围, 准保护区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指定边界。收稿日期:2014—03—17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模式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