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水葫芦泛滥与生物入侵
水葫芦泛滥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水葫芦泛滥与生物入侵的课题研究,了解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生活史、泛滥成因及防治对策,初步学会调查研究、对照实验、资料收集和处理等方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韧不拔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2001年9月:组成课题组,选题,上网收集资料。
?2001年上旬至中旬:制定课题方案。
?2001年10月下旬至于12月底:实践体验。
A(调查。利用周二下午和双休日调查嘉兴市区和平湖市当湖镇所有河流、湖泊水葫芦分布情况,观察水葫芦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B(取样。在嘉兴市区环城河南湖大桥段和南湖取20水样,化验其理化性质(PH值、阴离子、阳离子、颜色、气味、味道、悬浮物等)。还打捞了5个植株,测量根、茎、叶有关数据(详见表论文中表1)。
C(实验。在4个分别盛有等量河水、大量尿素的自来水、少量尿素的自来水和自来水的水槽中,放养大小基本相同的水葫芦植株(叶长20CM),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量有关数据。还对盛有河水的水槽检测其放养水葫芦前后金属的变化。
D(采访。实地采访秀城区建设街道南湖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留忠、居民袁永康、市水利局工程师、平湖当湖镇农技站农艺师老张及两位船工,了解水葫芦生活史、泛滥成因、危害及综合利用情况。还通过电话采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及工程师陈某某,了解水葫芦生物防治的信息。
?总结交流
A、2002年1月:撰写课题论文,小组和班级交流。
B、2002年3月至4月:在学校、市属学校、市级和省级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荣获省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壹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抓三方面工作:(1)管理。组建课题组,检查和落实每周活动计划,要求组长填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汇报》、《调查访问录》,要求每一个学生写活动感受,上交后存档保管。(2)指导。对选题、方案设计、调查、实验、资料收集和处理、论文撰写、成果展示等均给予必要的指导,尤其要强调原始材料的积累(照片、实验记录、典型事件及有关数据),做到放手而不放任。(3)服务。在外出采访、上网及实验时,要与有关部门联系,认真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
3、材料用具
水槽、广口瓶、试管、照相机、水葫芦、水样、尿素、PH试纸、玻璃棒及有关化学药品。
4、研究结果
?嘉兴市区90%%的水面长满水葫芦。
?水葫芦适宜生长在水流缓慢、浑浊、N元素较多的酸性水体中。通过水样化验,―,,说明水葫芦适宜生活在酸性水体中。从对照实验可知:1、2号植株生长良好,4号生长缓慢。在第14天,4 号植株已开始枯萎,这说明在N元素丰富的水域中有利于水葫芦的生长。对水葫芦死后的水(2号水槽)再次化验,发现汞、锌等金属离子明显减少,这说明水葫芦能吸收金属离子,对净化水源有一定作用。
?水葫芦在4月底开始繁殖,7―9月为繁殖高峰期,8―9月份某些植株会开紫色的花。水葫芦通常为营养生殖,5―7天为一个繁殖周期。霜降后叶片开始腐烂,水下的茎和根继续越冬,待第二年发芽。
?水葫芦泛滥有阻塞航道、污染水源、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危害。
?水葫芦泛滥主要原因:A、水体富营养化,使植株繁殖过快。B、无天敌。C、人类对水葫芦未充分利用。
?要防止水葫芦泛滥,必须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措施有:净化水源、生物防治、资源转化(制作青贮饲料、有机肥料、蔬菜、造纸)等。
5、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沈莉(负责全组工作,撰写论文、测量等)
组员:俞腾飞 欧富强 傅(采集水样、化验);李 B(测量、对照实验);冯 卿、 柴晓娟(记录); 赵健琴(摄影)。采访要求全组成员参加。
指导教师:吕柏盛
附件1:课题论文:
水葫芦泛滥与生物入侵
――水葫芦泛滥成因及其对策
嘉兴一中“水葫芦”研究小组,执笔 沈 莉,
1、提出问题
近年来,河流刮起了一阵水葫芦风,满河、满池都是水葫芦,密密麻麻一大片。站在桥上远眺,船只驶过,水葫芦被慢慢推向两边,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这时才发现水葫芦竟长得这么高,那么厚,河水也是那样黑和混浊,再也不见昔日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的水乡风光。为何“舶来品”的水葫芦能疯狂“蚕食”清水粼粼的港湾、河汊,因此,我们就开始探索水葫芦泛滥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2、研究内容和方法
生物学特征
水葫芦又名为凤眼莲,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营水生直立或漂浮生活。原产南美委内瑞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河湖、池塘和稻田中。
在11月20日
课题研究水葫芦泛滥与生物入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