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 位:新建职中 姓 名:王晓丹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苏轼被贬后的心情起伏和乐观豁达的
人生哲学;
2、在鉴赏中培养学生通过散文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学习难点】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分析探索苏轼的内心世界。
预 习 案
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查一查 文体“赋”的知识,了解“赋”的基本特点。
3、把握字音,准确诵读文章。
壬戌 举酒属客 冯虚御风 桂棹 倚歌而和 之
. . . . .
嫠妇 愀然 相繆 酾酒 横槊 匏樽
. . . . .
4、反复诵读,在文中找出典型的散文意象,感受它们的意境及象征的情感。
5、诵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6、体会作者通过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情感有变化吗?
- 1 -
课 堂 探 究 案
第一课时:在诵读和意象鉴赏中体会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1、“水”“月”之境营造了什么氛围?苏轼心情如何?
2、“美人”“洞箫声”营造了什么氛围?苏轼心情如何?
3、文章第四段,苏轼借对( )和( )的思考来抒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4、你对苏轼的情怀有什么感触,他的人生哲学你认可吗?为什么?
课 外 链 接
1、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
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关于“赋”: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讲究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这样的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一度下狱(乌台诗案),五度贬官(贬谪黄州—(自请外放)—贬谪定州—英州—惠州—儋州)。
- 2 -
成就: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
14、后赤壁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