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国学读书心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读书心得

  篇一: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序言:2021年秋期教学工作马上结束,现将本期学习国学工作总结以下,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其实也就是前些时候所写的几篇相关日志重新xx了一下下,各位见笑了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点国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是大有好处的。
  一、为何要学国学
  看过一部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那位土里土气的婆婆身上含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正直慈祥勤劳节俭,最终赢得了洋媳妇的尊敬和依靠。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婆婆是学习国学和利用国学的典范,假如她一味根据洋媳妇的生活方法和思维习惯,让自己去适应洋媳妇,她一定会输掉这场pk赛。
  我们学习国学,就是为了汲取先贤们的知慧和经验。父母教育儿女,闺女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很多话其实全部源于国学经典。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诗中韦应物对马上嫁到杨家去的女儿,洒泪送别之余,再三叮嘱她要勤俭,孝顺,遵守妇道。今人读到“孝恭遵妇道”时往往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封建思想,其实这就是国学,很好的传统文化。没有哪位母亲期望自己的女儿红杏出墙吧?
  深入学习国学,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愈加合乎规范。
  对于一般百姓,我们学国学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梦想成为国学大师,这么的理想即使远大,却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穷一生精力,也只能略知一二,因此不能贪多求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又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学国学,乐国学。
  二、学国学学什么
  一 《论语》反应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效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2.提倡培养志道弘毅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标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二 《论语》反应了孔子的师德修养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爱惜学生,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激励学生
  7.不停学习,努力创新
  三 《论语》反应了孔子的教学艺术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结合
  4.学以致用
  5.学而时习
  6.老实谦虚
  个人认为,学国学是接收薰陶,不是被学习,不是为学国学而学国学。学国学就是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什么是国学精髓呢?国学的关键思想,用一句话来讲就叫:顺天理、尽人心。什么意思呢?外应天理 宇宙的自然运行规律 ,内应良心。外,顺从自然规律,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内,尽到良心的责任和义务。是谁在外应自然规律?是谁能尽到人心?不是国学,而是人自己、是人本身、本心。因此,脱离人心谈国学就是一具僵尸。学国学的目标也就是为了修身养性。
  九月学国学,十月考国学,老师们的本事真是不小!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在的情形让我想起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某书记对女部下说:“来,我把精髓传给你!”呵呵~~
  三、怎样学国学
  学国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应付而学,急功近利肯定学不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对国学的爱好,学思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处理了为何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样学国学的问题了。
  大家全部有这么的体验,上中学的时候,在某一堂自己不喜爱的课上,就偷偷拿出小说书来看,老师的话充耳不闻,甚至老师走到你跟前来伸手取出你放到书本下面的小说时,你才如梦方醒,这可能算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你沉醉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心潮澎湃。我读师范校的时候,一次上马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时,偷看《射雕英雄传》,也被高度近视的老师发觉过,当她走到身边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一本《读者文摘》主动奉上,金庸先生才逃过一劫。到现在我也这么认为,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讲述了宋、明、清的历史,诠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金庸迷们了解历史、提升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的一条路径。
  四、《道德经》学习体会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代守藏室之史官也。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全部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她又是神,是

2021年国学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