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车站建筑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4 年 10 月
目 录
1车站建筑计算 1
车站选址说明 1
出入口、风亭设计 1
设计客流及车站规模 1
2车站建筑设计 6
车站各层建筑布置及功能分区 6
车站客流组织 7
车站无障碍设计 8
车站防灾设计 9
车站建筑计算
车站选址说明
香港路道路宽 20m ,为双向四车道,交通较繁忙,车流量较大。规划道路目前尚未实施。菱角湖路与三眼桥北路道路宽 10m ,为双向二车道,交通较繁忙, 车流量较大。规划道路目前尚未实施。
菱角湖路、三眼桥北路与香港路相交成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围主要为大型的社区。东侧为菱角湖公园,西侧为唐家墩菱角湖社区,北侧为香港丽都,南侧为鹏飞湖庭。
经调查,江城大道路中下埋两根Φ 1200 雨水管为车站控制性管线,- 。受雨水管影响,本站覆土为 3m ,施工期间对雨水管进行悬吊保护, 完工后可按原线还建。
车站设置于江城大道与规划道路交叉路口,沿规划道路敷设。现状边有 4栋
建筑在车站结构轮廓,对车站布置有影响。
在车站围另有Φ 300 雨水管一根、 10KV 的电力管线 1 跟及路灯管线,施工期间对10 KV 电力管线进行悬吊保护、Φ 300 雨水管临时废弃,对于路灯管线临时废弃,完工后均按原线还建。
出入口、风亭设计
本站位于香港路、菱角湖路与三眼桥北路交叉路口。车站共设 4个出入口、 1 个无障碍电梯和 2组风亭。十字路口东侧为菱角湖公园向, 在此设置Ⅰ号出入口; 北侧为香港丽都, 在此设置Ⅱ号出入口; 西侧为唐家墩菱角湖社区, 车站在此设置Ⅲ号出入口和 2号风亭;南侧为鹏飞湖庭,在此设置Ⅳ号出入口和 1 号风亭。
Ⅰ、Ⅱ、Ⅲ、Ⅳ号出入口分别设于路口边四个象限的地块,满足 4个象限的客流吸引。车站 1号风亭设于车站南侧,为满足防淹要求,设置为高风亭,车站 2 号风亭设于车站西侧,为高风亭。
设计客流及车站规模
设计客流
根据客流资料,该站预测客流见附表 、 。
下行
上行
站 点
上车人数 下车人数 通过量
上车人数 下车人数 通过量
4033
2381
27818 三眼桥北站
1020
1940
13826
2042 年三眼桥北站晚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表(摘录)附表
下行
上行
站 点
2042 年三眼桥北站早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表(摘录)附表
上车人数
下车人数
通过量
上车人数
下车人数
通过量
2567
1046
19071 三眼桥北站
1842
2869
22804
本站超高峰系数取 。
本站设计客流量为:
(4033
2381
1020
1940)
12655 (人/ 小时)
根据行车运行组织计划, 三眼桥北站初、 近、远期高峰小时分别开行 15 、15 、18 对列车。行车间隔分别为 4 、4 、3分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该车站规模由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控制。
远期上车设计客流量为:
(4033
1020)
6822 (人/ 小时)
远期下车设计客流量为:
(2381
1940)
5833 (人/ 小时)
站台至站厅楼梯、自动扶梯宽度和数量计算
n NK n1
(2-1 )
式中: N ——预测的上行与下行的出站客量(人 /h );
K ——超高峰系数,取 ;
n1 ——每小时 .送客流能力,取 7300 人/ ( h m )(自动梯性能为梯宽 1m ,
,倾角 30 );
——自动扶梯的利用率,取 。
NK
4033 1020
n1
7300
NK
2381 1940
n1
7300
则n
n
,进站客流采用 2部1m 宽自动扶梯。
,出站客流采用 2部1m 宽自动扶梯。
即车站设置 4 部扶梯,其中 2 部为上行扶梯, 2 部为下行扶梯,每部扶梯净宽1m 。
车站共设置 1 部“ T”型楼梯,总净宽为 8m 。
车站公共区上行采用 2 部扶梯及 1 部净宽为 8m 的楼梯,按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计算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