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研究论文
【关键词】中药毒性;炮制;肾毒性致癌致突变
现代关于服用中药导致中毒的报道不时见到,从而有否定中药的趋势,特别在国外,中药受到排斥。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及合理使用,是我们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中药是古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总结出来的,“药食同源”,大部分中药的安全性已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承认部分中药的确有毒性。古人对中药的毒性也有认识。《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中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唐代《新修本草》中药物均注明有毒与无毒。明代《本草纲目》专列毒草类,其中记载有47种有毒中药,将有毒中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中毒性中药381种,列毒草类专篇[1]。十八反、十九畏也是关于中药毒性的记述。
下面浅议毒性中药及其炮制和中药肾毒性等方面的问题。
1毒性中药
、草乌、白附子、附子、雪上一支蒿等乌头属植物(含二萜类生物碱,如双酯型乌头碱、海帕乌头碱、杰斯乌头碱)。雷公藤、藜芦[2]、曼陀罗、钩吻、马钱子、天南星等[1]。其中天南星生品口服具强烈麻辣刺激性,可引起舌肿音哑等症状,重者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3]。
,大剂量即可使心脏中毒,如夹竹桃、万年青、铃兰等[1]。
(HCN),苦杏仁、桃仁、白果、郁李仁、木薯等均含苦杏仁苷等[1,2]。
,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有木通、三七、商陆等[1]。
,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2]。
,损害肝、肾等实质细胞[1],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剌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这类中药有苍耳子、蓖麻子等[2]。
(延髓等),导致眩晕、惊厥等。这类中药有马桑、苦楝等[1]。
,这类中药有瓜蒂、白果、细辛、甘遂等[1]。
,导致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异位心律等[1]。
、汞和铅等化合物,砷、汞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铅是多亲和性毒物,如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As2S2)〕、朱砂等[2]。
、红娘子、青娘子。斑蝥素具有发泡作用、抗肿瘤作用,内服斑蝥素30mg即可使人死亡。
2中药的炮制与毒性
中药的毒性与中药的产地、采收季节、部位、配伍及炮制有很大的关系。炮制可以解毒,凡是毒性中药,无特殊要求均需炮制,从净选、蜜炙、炒制到醋制,种种方法都是为了降低毒性,做到用药安全。
,采用水浸、
中药的毒性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