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读后感《医学源流论》读后感《医学源流论》读后感《医学源流论》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大椿医学思想的论著, 其中有大量篇幅集中反映了徐氏的辩证用药观。有关元气学说的论述、辨病与辩证、病与主症、病与主方、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之分辨,重视药性专能,提倡溯源治学,反对滥用温补等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他在《源流论》里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元气和生命以及疾病的关系, 并专门写了“元气存亡论”的论文。认为元气在体内首先是一种生理状态和活动支柱, 亦即功能表现和物质基础; 若机体受到创伤后, 它在体内可产生一种免疫功能; 若元气受损或衰竭, 则表示疾病的预后不良乃至死亡等等。故在治疗一切疾病时, 都要以保护元气和挽救元气为根本的前提。他认为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两个方面。肾之真水是元阴, 命门之火是为元阳, 阴阳相贯, 水火既济, 生化之机才会永恒不息。“命门为元气之根, 真火之宅, 一阳居二阴之间, 熏育之主, 而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在治疗用药时, 元阳不足患者定慎升提发散之品; 元阴不足患者, 慎用辛热香燥伤阴耗津之剂。这一系列论述, 增添了医者对元气、命门更深刻的理论研究, 长期的临床观察, 详尽阐明了命门的实质以及元气和它的关系。他在《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思想,认为“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 遵古人所主何方, 加减何药, 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 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概之, 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 然亦竟有愈者, 或其病本轻, 适欲自愈; 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 亦奏小效, 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 择时尚之药数种, 不论何病何症, 总以此塞责, 偶尔得效, 自以为功。其或无效, 或至于死, 亦诿于病势之常”徐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 并未否定灵活性的重要性。“病有经有纬, 有常有变, 有纯有杂, 有整有乱, 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 历来无治法者, 而其病又实可愈”。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况下, 医生应当发挥主观的创造性, 运用巧思奇法,“然后天下之病, 千绪万端, 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 全在平时于极难极
《医学源流论》读后感【可编辑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