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27
期 第 2 期
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7
2007
年
4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erial
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轶博 磊 雷二庆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071)
摘 要:学术不端行为并不是个别和单位的独有现象,它在人类社会面积出现,成为各国科研工
作中的共性问题。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
传;"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 科学研究; 防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G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949(2007)02- 0070- 04
在相当长的时期,大多数人都相信科学是
的。美国学术界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
诚实的事业,科学家是天生诚实的人。甚至在
早,成果也相对最多。1988 年,美国政府发布
20 世纪 60、70 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捏造和剽
《联邦登记手册》 (FederalRegister),对学术不端
窃是因为某些研究者精神异常而发生的极少数事
行为作出权威界定,指出:所谓 “学术不端行
件,与大部分科学家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科学从
为”是指那些 “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
业者逐渐增多,科学工作者群体中间也出现了良
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
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开始出现。从
例的行为。”也即那些科学活动中违背诚实原则
被贝尔实验室除名的 “物理奇才”舍恩,到国
的违规行为。到 2000 年秋天,美国联邦政府机
“民族英雄”黄禹锡;从德国的科学精英赫尔曼
关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统一定义:学术不端行
和布拉赫,到 “自主创新的造假先锋”上海交大
为主要被限定在 “捏造、篡改、剽窃” (FFP)
教授进,各种学术不端案例提醒我们,离开制
三者中。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
度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科学的庭院里照样会长
欧洲各国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比美国稍晚,他
出欺世盗名的杂草。据 2005 年 5 月 9 日出版的
们对其定义也受到美国学术界的影响,但比美国
英国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社会科学家实施的
的定义更加宽泛。在英国,学术不端所要处理的
不端科学行为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
对象不仅限于政府资助的研究工作,它追究的是
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过去三
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瑞典将学术不端界定为:
年中有过不端科学行为。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
有意捏造数据来修改研究进程的行为、剽窃其他
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性,科学界已经有了愈来愈
研究者的行为、以有上法之外的法修改研究
广泛的认同。
进程的行为;丹麦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修
改、捏造科学数据的行为和纵容不端行为的行
一、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为;等等。由此可见,欧洲诸国的定义比美国在
围上更广泛一些。
世界各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是不一致 中国科技界关于科研学术道德问题的关注与
收稿日期:2007- 0
学术不端行为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