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杨智勇.doc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
杨智勇
(三乡理工学校,广东中山528463 )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对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状况进行调 查,分析了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揭示了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中职学生厌学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普高热”持续升温,普通高中大量扩招,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紧 张,生源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职业中学成了初中低成就生、学困生、问题生的“集 中营”,学业上的失败经历(按照当前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使多数学生认为自 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是普通高中的落选者、被淘汰者。调查显示,中职 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评价偏低的现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 动力不足,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不少高一新生刚入学就对几乎所有的学习都缺乏 信心,面对老师的劝学,他们最多的回答是:“老师,我学不了”。
为什么这些学生面对新的学习没有一点信心?
二、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人的心理和行为机能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三元交 互作用论”认为:人的主体因素、外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相 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班杜拉的有关人类功能的社会认知理论中,更加突 出强调了个体拥有的信念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作用,特别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 念即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 能力的信念。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效能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促进任务的完成,提高人 们的学业成就,高效能的人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更高的目标,面对困难有 更强的坚持性,会积极应对;而低效能者的思维方式是自我妨碍的,他们不会对 任务有高投入和高努力,面对困难他们会选择逃避,而且低效能的人往往抑郁、
焦虑和无助。
三、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表现。边玉芳教授从Bandura 的“三元交互作用论”与自我效能理论出发,经过研究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应该 包括个体本身的“努力感”、“能力感”、个体对环境的“环境感”、以及个体对行 为的“控制感”等因素。
四、 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
施测对象是广东省某重点职业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
(―)开放式问卷的编制
在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开放式问卷,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 成:请学生描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要求越具体越好;第 请学生描述他(她)认为学习上特别有自信的人的特点;最后,请学生对自己在 学习上是否是自信的人进行评价。
问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68份。调查的学生涉及高职高 考、工艺、会计、计算机、旅游、物业等专业。归类统计得到学生描述的学习困 难和障碍的情景共23条;学生描述的学习上特别有自信的人的特点共20条。
表1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开放式问卷调査统计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未注年级
人数
25
12
15
16
自信
12
5
10
5
不自信
7
4
4
7
不确定
6
3
1
4
学生描述的学习困难和障碍的情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23条:
1、 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敢问老师和同学;
2、 反应迟钝,很怕老师提问时叫到自己,自己知道的也不敢举手回答,老师提 问时脑子一片空白,心里害怕、紧张;
3、 课堂沉闷,老师讲课不生动就象催眠曲,听不明白老师在讲什么,听不明白 就只想睡觉;
4、 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想专心听课却经常走神;
5、 学习有困难,对学习和考试感到有压力;
6、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7、 考试前有压力,生怕自己考得差,考试时紧张,头晕,脑袋一片空白,面对
试卷有恐惧感,不敢下笔;
8、 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放弃;
9、 很怕别人超过自己;
10、 英语基础差,不管怎么学都没用;
11、 班级没有学习的氛围,课堂纪律差,听不到老师讲课;
12、 好象总有做不完的事;
13、 做选择题时经常犹豫不决,选了又改,却选错了;
14、 记忆力不好,做过的题容易忘记;
15、 数学听不懂,觉得自己很笨;
16、 偏科严重,有兴趣的课学得很快,没兴趣的怎么也听不进去;
17、 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没兴趣,厌倦学习;
18、 老师只照顾学习好的同学;
19、 缺少好的学习方法;
20、 懒,回家后不能自主学习;
21、 一到数学和英语课就想睡觉;
22、 经常失眠;
23、 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可以顺利完成作业,但一到自己独立完成时却不会做。
对学生描述的学习困难情景进行统计,共得到学生描述的学习困难情景23 条,发现学生列举的
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杨智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