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困境中精神家园的守护-守护精神家园.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困境中精神家园的守护:守护精神家园

  摘 要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几乎每个流派全部有主要诗人遭贬谪流放。忠而被贬,贤而被迁,不平则鸣,发而为文,写出了对现实的认识,抒发了心中的愤懑之气。要把握贬谪文学的思想内容,了解她们当初的心态是关键。
  关键词贬谪文学 贬谪心态 精神家园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主要阶层,不但有强烈的文化自我意识,而且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学成文武艺,货和帝王家”是士人的一个普遍意识。于是由士而仕,有了参政的机会,和君主政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格局。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当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和君主专制制度发生冲突时,士大夫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凉之境。于是历朝历代贬官迁客不乏其人,形成了特殊的知识文化群体。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所以她们的心态更为复杂,她们的诗赋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似乎正为她们的进退出处、情感心态作了注释。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几乎每个流派全部有主要诗人遭贬谪流放。忠而被贬,贤而被迁,不平则鸣,发而为文,写出了对现实的认识,抒发了心中的愤懑之气。所以,要把握贬谪文学的思想内容,了解她们当初的心态是关键。
  贬谪对士人来说,绝对是一场悲剧,但“兼济天下”的理想并未所以根本破灭,许国忘身的参政意识和参政实践使得她们在内心深处一直充满了历史使命感。饱读诗书的士人当然忘不了孔子的谆谆教育:“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死以后已,不亦远乎?”她们接触了解的生活环境只有两种:庙堂和草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的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士人的心境:不但达时要兼济天下,即使穷时也不能忘记为国家为君主为百姓操心。所以贾谊在被逐的情况下,仍关心国家的命运,用《过秦论》总结亡秦的历史教训,想为汉代借鉴。李白,被流放夜郎后仍“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杜甫被贬华州司功从军期间,写作了彪炳史册的“三吏”、“三别”,关心的仍是民生疾苦。元稹在同州时,曾经将当地旱灾归罪于自己:“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苏轼在《江城子》中,曾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为国效力的心情表现得更是迫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即使处于被贬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她们依然自觉地、主动地背负起沉重现实的十字架,明知再也没有施展自己理想的政治舞台,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历史使命感在贬谪文学中表现很突出。
  士大夫遭贬谪,或是因为忧民疾苦,和当权者政见不合;或是才高遭妒,受小人谗毁;或是卷入党派斗争。所以贬谪士大夫普遍存在一个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怨愤之情。但君主专制力量的强大优势,忧谗畏讥的心理,使她们不便于直抒胸臆,于是她们或用比兴手法,抒发心中对君主的不满,自己内心的委屈。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以花草自喻,表示自己内心的忧虑。辛弃疾用“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自己的清高自守。骆宾王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或借评论历史人物,表示对自己所受遭遇的不满。辛弃疾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方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苏轼用三国时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英雄周瑜形象,含蓄地表明自己的理想。或用今昔对比手法,感旧伤今。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中用大量笔墨描

困境中精神家园的守护-守护精神家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