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和长孙阿廖沙刘潇潇
这是中刘少奇在1960年访问苏联期间亲吻一个男孩子的照片。这个男孩叫阿廖沙,是个苏联今俄罗斯人。然而,这个阿廖沙却又是刘少奇的长孙,即刘少奇长子刘允斌的儿子,在俄罗斯隐姓埋名了数十年。
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出生后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被送回宁乡县炭子冲刘少奇老家,直到1938年7月,才回到延安的父亲身边。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疗伤,将她和刘爱琴带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1945年,刘允斌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苏联钢铁学院的刘允斌在莫斯科和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1952年她们有了女儿索妮娅,小名“苏苏”,三年后又有了儿子阿廖沙,小名 “辽辽”。1952年,刘少奇应邀出席苏共十九大,在苏共领导人的陪同下,和刘允斌一家人见了面,不过当年还没有阿廖沙。
1955年,刘允斌获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副博士学位。刘少奇要求她回祖国工作。当初的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曾对她说:“你留在中国驻苏代表团工作吧!”妻子玛拉・费多托娃也一再要求刘允斌留在苏联。但最终,刘允斌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她曾努力动员玛拉一起回来,但因为语言和背景的关系,玛拉无法适应中国这一新环境。玛拉最终一次来华是1958年,在公公家只住了十天。最终,刘允斌夫妇只好两地分居,直至以后离婚。刘允斌回国后,因为中苏关系担心,玛拉和刘允斌失去了联络。
1960年秋天,刘少奇赴苏联出席八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其间,她特地去探望了儿媳一家,探望了她的孙女苏苏和孙子辽辽。
刘少奇第一次见到长孙时,阿廖沙才五岁半。“那是秋天,家门前忽然来了辆很豪华的黑色轿车,走下来的老人慈爱亲切,她不但亲吻我,还送给我玩具和糖果。以后我知道那是爷爷。那是爷爷留给我的第一次也是最终一次的印象。”这是阿廖沙对当年见到爷爷时的记忆。阿廖沙至今还一直珍藏着爷爷亲吻自己的这幅照片。即使只跟爷爷见过一面,但这对阿廖沙来说却是弥足珍贵。以后她回到中国亲身感受到大家对爷爷的评价,这使得她对爷爷的敬爱之情倍增。
阿廖沙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以军人身份从事着苏联国防的尖端科技研究。因为工作出众,她数次取得国家奖章。阿廖沙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从上中学直到进入工作单位,她全部没有在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刘允斌的名字,因为在那个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克格勃监视着她们一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玛拉就带她们躲回老家。在上学期间,母亲又让其改姓母亲姓。“除了考虑安全外,我们也不想炫耀,不想让人知道我们有‘这么伟大的亲属’。”阿廖沙以后说。
尽管如此,长久以来,阿廖沙一直全部想和刘家取得
2021年刘少奇和长孙阿廖沙刘潇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