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论语杂说
孔子诞辰,在电影荧屏上观赏了色彩斑斓的盛大祭孔仪式。西装革履者献花圈鞠躬致敬,古装衣饰者叩首跪拜尽礼,歌声和赞词并奏,红绸共彩带齐飞。或曰,这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目标在于以祭孔营造文化的软实力。果然,最终展示了以孔子的格言如“和为贵”等五幅大字道德规范的横条,大约是宣示孔子学说的普世价值吧。其中有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初看,这格言极难,很讲人道。连你自己所不喜爱不愿意的事物,怎么能够施之于旁人呢?仔细一想,这格言却是很片面的道德自律,追究起来还大有问题。因为据此语推演,己所不欲者勿施于人,那么主动而言,己之所欲者就要施之于人了。那就得看你所欲的到底是什么玩意。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鱼和熊掌全部是美味,倘能将这些己之所欲的美食施之于人,当然慷慨大方可嘉。但此人假如是一个吸毒上瘾的,其最所欲的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她也将其所欲施之于人,岂不害死人么?
别认为这是抠字眼、株求、深文周纳,通常一句能够单另提出劝勉世人的格言,全部必需有自律律她、不能作歧解的完整性。有时还须消极自律和主动劝勉并举,如佛家的箴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包括人际关系和公共事理的尤须说得正反面完整不悖,如伏尔泰的名言:“我反对你的意见,但我果断支持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代的启蒙主义大师狄德罗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将用尽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独立,我也一样用尽一切手段不干犯她人的人格独立。”
孔子的有些训教是一厢情愿的放言空论。比如,后世最有争议的“毋友不如己者”一语,如遵此办理,世界上就没有些人能交到好友了。人的各方面全部有等差,你想交一个胜于你的人作好友,显然你不如她,她以“毋友不如己者”自律,就不会来交你。此人追求胜于她的人作好友,得到的是一样的对待,照此办理,世上便无好友一论了。
孔子学说即使只适应于专制王权统治,但她也确有不少人际关系间古今通用的嘉言良谟,多数见于论语对弟子的答对。论语一书即使比较浅显活泼,易于解读,但毕竟古今字义和语言习惯不一样,可派生的误读误解也比比皆是。前人的句解也未必正确,以讹传讹之处亦复不
2021年杂说论语杂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