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回音老区的回音
1989年冬,南方日报刊载了一篇新闻老区在呼叫。它实事求是地反应了兴宁宋声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在已20度春秋,欣闻宋声有了较大改变,耳闻不如目睹,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特地驱车前往宋声采访。
亲切关心掀春潮
宋声镇地处兴宁市最南端,和梅县、丰顺、五华县相邻。山高林密,属深山区。2021年11月前,宋声是独立乡(镇),其后并入水口镇。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全部是革命的主要依据地。老革命家古大存、李坚真、刘光夏等全部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即使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但经济生活上依然比较贫穷落后。“穿的土粗布,吃的番薯芋,住的砖瓦房,行的羊肠路”是当初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看老区在呼叫文中的一段,就不难知道当初宋声是怎样贫穷落后的。“全乡方圆60平方公里,而公路仅5公里长,只有2个村可通车。1988年人平收~,297元。宋声村三分之一的适龄儿童未能入学,文盲占三成,30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就有50多人难于婚配。”这些实际情况见于报端后,立即引发各级党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高度重视,亲临这块红土地和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围绕老区“五难”问题和当地的优势条件,出谋献策,捐钱捐物,主动提供信息,帮助她们处理困难,掀起了一场场改天换地的滚滚热潮。巍巍的狮子岩山沸腾了!
宋声是梅州、兴宁党政关键领导所到次数最多的老区镇。据宋声的群众回想说:当年的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和现任市委书记刘日知在近中,就曾8次踏上宋声这块红土地。1996年冬,暖融融的春意提早来到了海拔近千米高的狮子岩山上。地处狮子岩山之巅的新坪村,如逢节日,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红底白字写着“热烈祝贺新坪小学奠基”的巨幅横额在绿色的群山中显得愈加醒目。鞭炮声中,中共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兴宁市委书记曾超麟亲自为学校基石挥铲培土。一铲黄土一份情,份份深情牵民心。刘日知书记十分关心宋声老区。她在百忙中数次抽闲踏上宋声这块红土地。节日,她亲自到深山村慰问老赤卫队员和烈属;平时,她常常过问、指导宋声的各项工作。在狮子岩山上留下了她的串串足迹,在人民心坎里刻印着她笑容可掬的模样。宋声人民说:“真情啊,真是难得。”
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老促会主任罗天,时刻牵挂着宋声的发展改变。1998年到梅州视察时,她就关切地问起宋声的情况。当宋声镇党委书记向她汇报宋声的发展改变后,罗老显得异常快乐,连声说:“宋声有期望了。有党的好政策,有开拓、能干、敢干的当地的领导,有全社会大家的关心、支持,宋声定能改变面貌。”
兴宁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绍新,原政协副主席黄绍明等老领导,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多方筹资20多万元,支持宋声双成村发展小水电,处理老区用电难问题。为建设好电站,刘老、黄老不顾自己年岁已高,前后10数次亲临现场指导,令宋声人民无比感动。澳门蓝钦文先生和新加坡陈星南先生各捐资20万元,分别兴建了宋声卫生院和璜江小学。深圳黄镜芳先生致富不忘故乡建设,筹资500万元开辟洋塘厦旅游新村和捐资100多万元修建乡村公路等社会福利项目,为宋声的发展贡献力量。兴宁市直单位民政局、交通局等8个单位挂钩宋声各村,情系宋声人民,共捐资上百万元热情帮助老区大家处理“五难”问题,做好桩桩实事、好事。
艰苦奋斗克“五难”
各级领导的关心,镇
2021年耳朵有回音老区的回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