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举制度
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在他的博客上撰文提出 科举不能走 。对张鸣教授的意见部分表示赞同,由此表达一点我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今天的学历功能。从童生、秀才开始,一步步读书、,最终,个别人能走上 殿试 ,荣获状元之类的称号。虽然殿试、点状元之类已经不能算是学历了,但是,科举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确实很像今天学校体系的统一学历。然而,科举的学历功能与今天的学历功能也有很多不同,比方说,它不太在乎第一学历,不太在乎名校,不太在乎年龄。《儒林外史》中 范进中举 的,也可以认为是今天终身的古代源头。从学历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其精华内容也被现代社会部分接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第二个功能是文官制度。科举道路走到最后,如能走通,就是读书做官。因此,古代科举同时也是文官的资格,类似今天的。但是,今天的,只是一个进入门槛的,走进大门之后,将来的考核、晋升则很少再有。而古代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的结合要比今天紧密一些。科举的成绩虽然与做官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确实有一定的关联。
中国古代科举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它把学历与文官合二为一,使得学历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虽然也可以有其它出路,但是,官方认可的正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导致了对于读书的功利主义态度和种种读书的不良现象,渐渐形成一种顽症,延续到今天。换句话说,中国社会当今学历制度中一些不良现象,其实是继承了当年科举中文官成份的结果。
因此,现代社会将学历与文官清楚地分开是很有必要的。它首先形成对于读书出路的开放性格局,读书的出路可以有很多种,做官并非唯一的出路。社会对于读书学习成果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大批读书人、学习者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过科举中的学历作用,看到了中国古代传统在现代社会继续发生良好作用的典型例子,它也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个体现。现代学历制度从科举制度中脱离后,应该尽量避免科举制度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是现代中国体制要着重努力和改变的。
对于文官的制度,现代社会可能需要更多的变革。古代文官制度,由于有了与学历制度混在一起的科举制度,因此,不再需要单独的。在古代文官制度中,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来弥补单纯的不足。例如,官员要写自我总结,要有同僚评议,还要有上级官员的评语等等。现代文官制度往往只继承了总结、检查、评议这些软性措施,而没有了的硬性措施。原因是本来由科举承担的硬性标准,现在已经彻底脱胎为学历,与文官制度关系很远了。由于在文官制度中缺乏硬性标准,使得官官相护、任人唯亲、党同伐异变得更加容易。从这个意义上,我同意张鸣教授关于在文官考核中引入科举制度的看法。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古代科举将学历和文官混在一起,是这个制度最不好的地方。现代社会将其分开之后,学历继承了一些文官的特点,使得学历不能尽如人意;而官员几乎已经消失了,使得官员在晋升、续任等关口,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因此,学历与文官脱离后,学历应该尽量摆脱官员的影子,官员则应该重新建立。
这个问题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方法还是借助学历。现在官场上的官员们为了晋升,
浅谈科举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