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及其他) 正念、冥想及其他(2014-01-17 14:19:57) 转载▼标签: 教育分类: 心灵感悟修心、心灵成长, 道理都懂了, 但改变仍然没有发生, 为什么?因为没有去做。古人讲修行, 只懂了不够, 要去“行”, 所有的修行方法: 冥想打坐念经扫地等等, 都是要你亲身做到, 去做了, 才是身心合一, 才有用。这也是我最近很大的一个感受。我向来行动力比较差。我过去一直很重视头脑,现在逐渐认识到,身体力行, 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头脑的改变。比如, 听歌, 可以让你的情感天线都工作起来; 运动, 可以让你头脑更灵活; 改变着装, 能改变你的身份感;站在窗前,你的思路就更开阔……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开始了很多尝试: 比如各种非正式的冥想、禅修和正念生活。为什么决定尝试?因为最近关于冥想和正念禅修对人有好处的研究太多了! 对我身心有益, 又不需要任何投资, 这样的好事不天天都有的哦! 这里, 力争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方式,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有关冥想, 可说的太多! 首先澄清, 我觉得, 真正的禅修、冥想等等, 最好是有宗教或哲学或人生信念为基础, 就是说, 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证明, 单单实践这些做法本身, 就是有效的, 但我相信, 在认知基础上去做,会效果更好。这里篇幅所限,不谈那些认知基础,只说做法。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这里聊的,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禅修和冥想,而是更随意些的、无需信仰背景任何人都可以尝试的——你叫它什么都好——休整头脑和心灵的“心理体操”、“头脑健身”? 曾看到宗萨仁波切说, 就把禅修叫“活着”! 我想, 有道理! 这的确不是要你停下生活、专门去做另一件什么事情, 这只是调整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活着! 这样看,我们就不必对冥想或禅修望而生畏。只要你曾经仰望星空、曾闭目养神、曾在单调的织毛衣时浮想联翩,你就感受过它! 你可以在下面我列出的若干方式中,挑选一种自己喜欢、能做到的, 也可以根据这些,私人定制,开发出自己的个性版本做法。关注呼吸各种冥想、正念禅修等都常以关注呼吸开始, 为什么呢?我想主要两个原因: 一是, 呼吸是最能绕开各种语言和想法, 把人引入当下的一个事。各种修行做法, 最基本的一个任务, 就是先打碎人从小建立起来的各种框框、各种想法体系,和人类头脑惯有的运作模式。另一个原因是,呼吸可以比较方便地把你的注意力转向自己的身体。通常, 呼吸是在你的意识监控范围之外, 自动进行的。关注它, 你会发现, 你的头脑意识并非你的一切, 你的身体在意识之外在自主地做着很多事情。从脑神经学角度解释,“当你呼吸时, 会先激活交感神经, 然后激活副交感神经。”(《冥想 5 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这两者好比是油门和刹车, 当它们得到整合时, 人会感受到既活跃、又安宁的状态。对呼吸的关注,我们可以坐下来正式去做,也可以随时做。比如,当你等电梯时、在公交车上、开车堵车时……任何边角料时间, 都可以用来观呼吸。当你疲惫、紧张、烦躁、有压力时, 这也是最快捷的调整方法。比如, 每次, 当你的忍耐极限被孩子挑战, 情绪要爆发时, 可以尝试深呼吸几次, 深呼吸时,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然后, 再对孩子做出反应。我一直认为, 家长可以、并且也有必要表露真实情感, 因为孩子需要得到你的真实反馈,但家长要有控制地生气、表露情感。有控制和没控制之间,只有几个深呼吸的距离! 而无数次短暂的关注呼吸,积累起来,你就是在不断优化你的大脑! 扫描身体依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你可以默念放松这放松那、或关注这关注那, 也可以想象身体各部位依次亮起来, 或者有个小精灵拿着魔棒依次飞过你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时, 一些形象的图景想象,或许会帮你,因为当你想着画面时,你必然在启动右脑。我的体会是, 这个身体扫描, 大概是刚接触冥想或禅修的人, 感觉最难最枯燥的一部分。因为最初尝试时, 你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几乎没有任何感觉。这种感觉的空白很容易让人抓狂, 觉得自己是在白费时间。我承认,这也是我自己做的比较少的一个环节,因为白天做, 我需要专门抽出一点时间, 晚上如果睡前躺床上做, 大家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呢? 因为,身体,就是我们心灵的家! 我们常说身心合一,什么意思?我们的身体和心之间的距离最近,比起身体的感知, 大脑就略显迟钝。很多细微的情绪、潜意识里的东西, 都是身体先觉察到, 然后大脑才意识到。但是, 在生活中, 我们都过于依赖大脑, 忽视身体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 我们跟身体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少。另外, 现在我常说, 给自己爱的油罐加油, 怎样加油?怎样爱自己呢? 我想,关注你的身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加油方法! 那天我在微博上转发两张照片, 一张是几位标准模特, 另一张
正念、冥想及其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