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管理自查汇报
过期药品管理制度
1、凡靠近或超出“使用期”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
2、使用期药品的贮存,应有显著标识有效药品一览表,效期不满三个月的药品应立即和临床科医生联络使用或医药企业更换。
3、发药,使用效期药品,要坚持近期先出,的标准。超出效期的药品应立即报损处理。
4、报损药品销毁时必需在相关领导带头下最少5人签字见证销毁全过程。
5、若因玩忽职守,造成药品过期、霉烂、变质,追究保管员责任。
6、凡药品失效、霉变、昆虫咬。除立即向领导汇报外,应查明原因,再填写报损单。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报损。若因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者,责任人要酌情按百分比赔偿。
7、报损院领导同意后,必需交药品会计办理一切手续。
川办医院
XXXX年XX月药房药品过期分析汇报
依据2021年2月门诊、病区药房药品过期目录表分析,得出药品出现过期关键由以下多个方面:
一、医院平时少用,但又不得不备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使用量小,医院相对购进量也少,多因用不完又不能退回供货企业而造成过期报损且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即使重复过期报损,医院也不能短缺。
二、因为临床用药习惯改变而造成报损。通常来说,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一旦形成,极难改变,但医师在一些药品上的用药习惯,其改变机率却较大,这类药品关键有抗微生物及循环系统用药,其原因关键有两个方面:1这两类药品种类较多,临床选择性较大;
2当一个药品临床效果很好时往往使用量全部很大,药剂科药品采购员应该依据临床使用而计划的购置量对应也较大。比如像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品,为降低临床因药品批次变动而做皮试的工作,每一批号的购置量全部较大,一旦因为不良反应发生或抗菌药品出现耐药等原因,临床上就会大幅度降低该药的使用,假如处理不立即,最终极有可能造成库存药品过期报损。过期报损的原因关键就是临床用药习惯发生改变后最终未能用完的少许药品。
三、因为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粗心造成无须要的报损有以下多个原因:
1、未按优秀先出标准发放、贮存、调配药品造成远效期药品先用完而近效期药品留存下来,造成最终过期报损。
2、住院药房和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未能立即调换,通常来说住院药房使用注射剂的百分比较高而门诊药房使用口服剂型的百分比较高,假如是住院药房出现了近效期的口服制剂,应该立即调出到门诊药房使用,以避免造成过期报损,一样,门诊药房的近效期注射剂应立即调入到住院药房使用。
3、专科用药近效期时未能立即通知该科医师。比如我院2021年分别报损的2中滴眼液就是因为和五官科医师沟通不立即造成的。对近效期药品,药房假如提前通知医师而医师尽可能使用该药,是能够避免药品过期报损的。
整改方法
针对药品过期报损的关键原因,依据对近效期药品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可用以下方法降低药品过期报损的几率。
1、依据临床用量采购药品,用量大的多采购,用量少的少采购不过最大采购量通常不宜超出医院2—3个月的总使用量,为准确药品采购量,也能够制订药品常常贮备定额的措施采购,药品贮备常常定额的制订,通常以年度最高2季度药品的实际消耗的金额为计算基础,结合发展需要等原因,求出平均每日需求量,然后乘上确定的药品贮备期,就是药品贮备定额,按以上方法采购药品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用药习惯的改变,对已出现使用量降低的药品应立即降低采购量,尤其是以前用量较大而忽然用量骤减的药品,也可更具临床反馈意见,决定采购量。
2、依据药品效期采购药品,效期远的多采购,效期近的少采购。通常全部应和药品供货商签有协议,对采购的药品基础根据“使用期在1年或1年半以内的,所供药品不低于使用期6个月,使用期在2年或2年以上的,所供药品不得低于整个使用期的12个月”来实施采购计划,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如临床急需,而供货渠道又不满足采购协议对药品效期的要求,这时就应降低采购梁,采购数量以能满足临床短期内使用为准。
3、平时使用极少而不得不备的药品因其特殊性抢救、备用,这类药品的过期报损较难避免,但可对医院年使用量做个统计,最终依据年使用量确定采购量,从而降低过期报损数量,该类药品可按年使用量/年采购量≥60%这个百分比采购。
4、落实责任,加强检验我院在2021年以前对效期药品的管理关键是定时集中检验,发觉问题立即处理。这种方法即使收到一定得效果,但因为责任未落实到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
5、加强注射剂药品效期的管理,依据调查,医院过期报损的药品多集中在注射剂型上,其原因可能和注射剂型的使用期比口服药剂型较短。
药剂科XXXX年XX月XX日
题目:郴州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理情况的调查
摘要:药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
2021年过期药品管理自查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