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 龙老师的《基础汉字学》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契刻、八卦、仓颉造字等几种说法。喻遂生《文字学教程》认为除了结绳、契刻外, 还有事物记事。结绳, 用于备忘或计数。如东汉郑玄:“事大, 大结其绳; 事小, 小结其绳。”契刻: 也是用来记数。用竹片或木板制成, 在上面刻些缺口或其他记号, 主要用来记录财务数量或作其他事物的记忆凭证。事物记事是借用事物作为符号来帮助记忆或表情达意。但是, 这些都不具备文字的性质也不是文字的真正起源。汉字起源的标志裘锡圭认为:“只有用符号(包括图形)记录成句语言中的词的认真尝试,才是文字形成过程开始的真正标志。(文字学概要 p1)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汉字起源具备的条件: 1、对文字产生起启蒙作用的用事物、结绳、契刻等记事表意的技术。但这些还不能称为早期文字,因为不具备文字的社会性。 2、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 人们感到需要用记录语言的方法来记事和传递信息了, 文字才会产生。比如人们需要表达数词、虚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 以及其他的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或者用简单的图画不能表示一些事物的细微差别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考虑用抽象或象征等比较曲折的手法表意。鲁迅认为“汉字形成复杂而漫长, 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应是集体的产物”的观点是科学合理的。鲁迅说:“文字在人们间萌芽。”鲁迅《门外文谈》中说:“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一观点也可以用汉字的性质加以佐证。汉字的性质:文字是以一切阶级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记录人们的语言,便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汉字的性质就排除了结绳、契刻、八卦、仓颉造字) 所以, 认为汉字的真正起源应是在民间流行的约定俗成的图画和用以记事或装饰的符号。裘锡圭对文字的起源更加谨慎严格。他认为:“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文字学概要 p5) 广义上的文字起源应是在民间流行的约定俗成的图画和用以记事或装饰的符号。狭义上的文字起源不妨采用裘锡圭先生的观点。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分为两种: 一种是重在外部形式的结构, 指书写时的外在结构类型。即独体、合体中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包围、半包围等。另一种是重在内部形式, 指汉字组合的意义根据,即造字之法。传统汉字结构理论: 分析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因为许慎在文字史上的权威,所以自汉以来,历代学者都把“六书”作为造字原则。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理论解释: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说文解字·叙》:“指事者, 视而可识(形), 察而见意(意)。上下是也。”( 象形字基础上是加符号以表示)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wei 。武信是也。”《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关于传统汉字结构, 许慎虽没有明确指出“汉字结构”的概念, 但许慎确是对汉字结构类型进行剖析的
文字学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