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小儿退热效果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小儿退热效果观察作者:吴双敏,叶天惠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将 149 例高热就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70 例)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对照组( 79 例)给予 25% 安乃近滴鼻,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 120 min 观察组体温( ± )℃,其退热效果和退热速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双氯芬酸钠栓退热效果好,可安全用于高热患儿。【关键词】儿童;发热;双氯芬酸钠栓;安乃近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常采用物理降温( 如冰枕、温水浴、冷敷等) 和药物降温,因药物降温效果快,而被儿科门急诊首选。为了解降温药物的退热效果, 2003 年 1~3 月,我科对 149 例首次以高热就诊的患儿分别应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和 25% 安乃近滴鼻,并对两种药物退热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 149 例,男 90 例、女 59 例,年龄 6 个月至 6 岁。均为首次以高热就诊的患儿,用水银柱体温表测量直肠温度为 ~ ℃,平均 ℃;发热时间 1~4 h, 平均 h 。所有患儿在就诊前 8h 未用过退热药和抗生素等药物。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双氯芬酸钠栓组( 观察组) 70 例,男 44 例、女 26 例, 年龄 6 个月至 3岁 48 例, ~6 岁 22 例;安乃近组(对照组) 79 例,男 46 例、女 33 例,年龄 6 个月至 3岁41 例, ~6 岁 38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发热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 P>0 05 ),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塞肛, 3~6 岁患儿 1/2~ 1 粒/次,3岁 1/2 粒, 或按 mg/kg 计算, 将栓剂以少量温水湿润后, 轻轻塞入肛门内 2 cm ,并轻轻捏住臀部约 1 min 。对照组采用 25% 安乃近溶液(本院药房自配)滴鼻, 每次 1 gtt/kg ,分别滴入两侧鼻腔,如有分泌物,应先清洁鼻腔,并轻轻捏住鼻翼。观察期间两组不采用其它退热方式或退热药。所得数据进行 t 检验和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用药后不同时间患儿体温变化见表 1。表1 两组用药后不同时间患儿体温变化略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 2。表2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发生情况略 3 讨论双氯芬酸钠栓为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强效消炎镇痛药, 胃肠反应相对较弱。其特点为药效强, 不良反应少, 剂量小, 个体差异小, 用药后 1h 内达峰值, 排泄快, 长期应用无积蓄作用[1] 。其解热镇痛功能具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由于直肠与肛门部位的血管分布有其特殊性, 当将栓剂塞入此处时, 药物吸收后 50%~70% 经过直肠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髂内静脉, 绕过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使药效出现快,维持时间长[2] 。安乃近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具有解热作用快而强、价廉、给药方便的优点, 故在儿科发热患儿的退热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 使用安乃近滴鼻后常常带给患儿诸多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小儿退热效果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