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SL出品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
电子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一
教学步骤二
教学步骤三
步骤评价
教学课件
重庆綦江中学周永孝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1 引导探讨文章主旨(表什么意?抒什么情?)
2 引导揣摩重点语句。
《为了忘却的记念》在旧教材中也有,其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夹叙夹议,把握文章的思路。为此,教学中就得仔细地分解“叙”、“议”材料,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难免繁琐。而新教材中,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体会。它的精神是:整体把握全文,集中突破重难点。所以我的教学目标设计较“简单”。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探讨写作目的,引导理解三个典故
第二课时:引导理解一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引导认识两个人物(白莽和柔石)
教学目标的设计紧紧把握“删繁就简”的原则,集中解决
学生“必疑”且“无解”的,把学生“可疑”或“可解”的内容还给
他们个别质疑或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一、导入:1 导语(略)
2 展示幻灯片7
二、了解写作背景:
1 学生默读课文有关的注释和《预习提示》
2 教师补充其间鲁迅的有关情况。
3 展示幻灯片8和幻灯片9
三、解题——理解写作目的
1 展示幻灯片10(允许学生争论,教师暂不表态。)
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中第1段,展示幻灯片 11之问
题,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教师展示幻灯片11之答案。
3 学生范读课文第一部分中第1段,和文章最后一段,其余学
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你认为是关键的词句。
4 教师展示幻灯片12,并适当点拨,并引入对三个典故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1学生参看课本中相关的正文和注解。
2教师口头介绍补充方孝儒的故事,然后依序提问:
这一故事中,朱棣主要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这让我们想到鲁迅时代的?
这一故事中,方孝儒主要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在作者眼中,柔石与之相似的性格是怎样的?
由此看来,作者这里引入方孝儒的故事,是用朱棣对国民党的暴行进行?用方孝儒对柔石的性格形成?
3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随程展示幻灯片13
理解典故一
1 学生朗读课文倒数第二段和相关的注释。
2 教师口头介绍补充向子期写《思旧赋》的背景。
3 请学生从以上的写作背景中找出与鲁迅写作此文时类似之
处。允许广泛讨论,允许多项答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
中筛选主要的类似之处,并分别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师随
程展示幻灯片14
理解典故二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1 学生默看课本中相关的正文和注释。
2 学生根据对前两个典故的理解方法,仿照前两个板书, 在各自的纸片上画出你对典故二的理解。
3 学生自由上来,在幻灯机上展示自己纸片上的答案
4 启发学生品评前面展示出来的学生答案。
5 教师宽松地评价学生的答案和对之的意见。如果学生的答案都不够好,教师就展示幻灯片15;如果学生的答案有很好的,教师就以之作为样板,不再展示幻灯片15。
小结内容:我们这一节课主要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其中引用
三个典故的作用。展示幻灯片16
小结思路:理解写作目的,我们从写作背景入手,主要抓文中
关键词句。理解三个典故,我们首先了解故事本身,然后找出
它与现实的对应点,并联系写作目的,以体会作者引用的作用。
小结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形象化的图示能帮助理解。
理解典故三
本课小结
2017/11/2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以上的教学步骤设计,主要想训练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如引导学生
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以“课文题目朗读时怎样停顿?”的问题引入,然
后紧紧抓住关键句段,并联系写作背景。又如对文中三个典故的理解,这是
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我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找出和现实的对应点,并通
过图示展现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以上的教学步骤设计,严格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引导理解三个典故
时,对第一个,教师“导”得较仔细,思维跨度较小,目的是为学生示范;
对第二个,教师“导”得较少,思维跨度较大,目的是让学生多动;对第三
个,教师完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较为独立的操
作,实现能力过手。
以上的教学步骤设计,还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和开放性原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说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