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趣味识字研究课例1.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吕河中心学校 刘玉殿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小学语文教学把好识字关,学生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并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以看出,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很重。而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普遍存在“高付出低收效”的现象,教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和时间进行识字教学,而学生识字效率始终上不去。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冷落,学段越高识字教学越容易被忽略;二是识字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师运用同一种识字方法去学习所有汉字,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对简易的汉字用了过多时间,而学习较难的汉字反而时间用得少;三是识字方法机械化,虽然每位语文教师都知道要交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但在识字的过程中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如此以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识字的兴趣和效率也大大降低。
针对以上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拟定了“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试图从提高小学生识字的兴趣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趣味识字的教学策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确定的研究方法是在教研组内进行“一课二上”课例研究。“一课二上”课例研究,就是选择典型课例,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执教(“一上”);教后经过执教者个人反思、集体评课,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教学设计),由执教者在平行班进行第二次上课(“二上”);教后再讨论,围绕研究主题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必要时进行“三上”)。“一课二上”也被老师们叫做“一课二上三讨论”。“二上”不是简单的“两次”上课或用两种模式上课,而是“一上”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是拾级而上。
二、研究过程
我们选取《识字四》为课例。
《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内容。本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快乐。本课共有14个生字,其中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教学时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和有趣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初步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依据本识字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识字方法但识字兴趣不浓、识字能力较差这一实际,我制定了三条教学目标:
“蜻、蜓”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 指导书写“蚂、网”两个字。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让学生认识14个生字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让孩子愉快主动地识字是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是激趣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是读儿歌识字。出示儿歌,学生自读——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学生读说——指名读儿歌——学习11个形声字——做“找朋友

趣味识字研究课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