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腹相是人体内脏的重要外相,因为腹内藏诸多脏腑,是全身经脉走循最多,穴位分布最密的部位。腹部募穴通过经气与背俞相通应,故疾病的预兆必然存在着腹背相应现象……
  第一节 腹诊先兆的理论基础
  腹部为阴海,内纳五脏六腑,为水谷之乡、气血之源,又是全身经气最集中的部位,可谓全身之阴府,五脏六腑之宫城。
  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阴维脉、阴跷脉、带脉等经脉主要循行于腹。其余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手厥阴心包经“下膈,历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下膈、循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贯膈、络肝、属胆”这些经络又皆起于腹和止于腹,即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中除督脉及阴跷、阳维脉之外,也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因此,腹部为全身经脉走循最多,穴位分布极密的部分。
  由于手足三阴经及任脉皆循于腹,故腹部为阴脉之海,主候阴气的盛衰。腹部十二募穴内通五脏六腑,为窥视脏腑之孔道,腹部募穴通过内气与背俞穴相通应,在诊断方面,二者必须互参,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是也。
  此外,腹部经穴密布,其中还有神阙、气海等要穴为观察内脏,尤为候脾胃冲任的要地。因此,腹部是窥视人体内脏的一个重要哨所,故《灵枢·胀论》曰:“胸腹脏腑之廓也。”
  第二节 腹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腹部对脾胃的预报意义
  脾胃内藏于体,外应于腹,腹部是观察脾胃最直接的部位,腹皮的厚薄、色泽、寒温及韧软可反映脾胃的虚实盛衰。
  如腹皮厚实者肠厚实,腹皮薄者肠薄,腹皮温暖而明润者脾充,腹皮冷而色晦者脾弱。腹皮温度还可预诊脾虚阴火和脾实阳火,如初按灼手为脾胃热而实火内充,然久按烫手则提示脾虚阴火内伏的可能。
  此外,人体背部为阳海,背部发凉为阳虚之兆,腹部为阴海,故最能候人体阴气,如胸腹部常发热,多提示为阴虚之体。
  二、腹相对寿夭气质的预测
  前贤有谓腹皮厚廓大,按之柔而有力为寿相,腹部按之如水上浮板,有根底可应是谓有神亦为寿相,反之,腹皮薄廓小,按之硬而无弹性或虚软如水上浮纸无根底是谓无神为夭相。
  此外,腹相还能预知人的气质,根据腹相的缓急刚柔可以推测气质的刚毅或懦弱,观察腹相的大小可推测性格的豁达或狭窄,以知气量的大小。
  三、腹部对癥瘕瘀血的预诊意义
  腹皮枯而无泽、腹皮拘急,或如板者为内有瘀血之兆,如《诊病奇侅》曰:“酒客之腹,鸠尾下如板,左右最甚者,以酒气甚而血凝滞也,如此者有三、五年内吐黑血者”。及“鸠尾岐骨处,皮肉寄聚者,恶候也。”(日本·丹波茝庭类次著)。又腹中有动气为内有恶血之象,小腹右旁凝结为内有蓄血的标志,瘀血作痛多在脐旁小腹,按其痛处,有块应手。此外,脐下甲错为小腹内必有瘀血的信号。
  腹诊对癥瘕积聚也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如腹中有块,应手不温,动按而动或痛甚者,为腹背癥瘕之征。腹动在脐上,是内有癥之兆,如《金匮要略》:“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瘕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又腹有动者积也,腹内有动如弹指是为气积,按之移者聚也,不移者积也。
  腹内癥瘕在《内经》早已有记载,如《灵枢·水胀》论述肠覃、石瘕曰:“石瘕生于胞中……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