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观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一
我早就听说过,在北京朝阳区大山子,有个798艺术区。那一地区在50年代,曾经是前苏联和东德援建我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区。也曾经辉煌过。
那天我突然也想去看看,我家离那里坐车还算方便,但我一到东直门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说实话,那一地区的变化太大了,连我这老北京都找不着北了。以前的东直门一带,还相当的落后,路窄车稀人也少。看看现在东直门,马路上车水马龙,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恍如隔世一般。糟糕的是我一时找不着车站,后来我跟着两个外来年轻人的后边,才找到车站,真是惭愧呀,给咱北京人丢老脸了。我深感己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许真的老了。
到798来参观的人,大都属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年轻人,也不乏外国人,我算是鹤立鸡群了。这个艺术区特别有意思,它即是艺术区,向大众展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是生产区。有些厂房和车间里,工人师傅们还在辛勤地工作着。我曾推开一扇门进去,被里面的景像吓一跳。里面机器马达轰鸣,机油味扑面而来,工人师傅们穿着油吃麻花的工作服,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忙碌着,这种环境我非常熟悉也特别亲切,因为我也曾经在这种环境里工作过,为社会也做过贡献呀!
我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里,发现了几幅装饰在相框里的艺术画。挺幽默的,但文字更幽默,看了忍俊不禁。我将文字记录下与大家分享。
二
北京早已经不再“宜居”了,然而在798的艺术氛围还是让人感觉到精神的慰籍,思想是奔放的,表现手法是犀利的,没有人去管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让你在心灵的天空中自由的漫步。
红砖的老房子让我们想起80年代工厂的轰鸣声,穿着蓝色工作服父母们穿梭在其中,我们放学后边玩耍、边等父母下班!感觉父母们工作是充实的,工友情谊是深厚的,叔叔阿姨的和蔼可亲的,我们的童年精神上是快乐的!
面对奔放的艺术作品,不由得起第一次拿起笔画画的感受,纸是粗糙的,带着天然的机理!笔是最普通的中华牌2B铅笔,当时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自动铅笔”呢!纸与笔的接触,慢慢留下了涂鸦的痕迹,随着懵懂思想的游动,画出我们眼中事物模样,去被大人们当作“简约”艺术作品,可与凡高、莫奈的艺术成就相媲美。然而,目前电脑艺术设计已经逐渐使设计师艺术的想象力缺少,表现手法日趋的相同,快餐式的设计更多的依靠图片素材,抄袭现象严重,设计的原创性又在哪呢?可悲啊!
798不是什莫艺术区,是艺术人的生活区!普通人看来这地方有点怪,变形的人物,宣泄的色彩、一群疯子在画呀画啊,知道外面东发生了什么吗?这种看法的人一定不少,我可以打个简单比喻来解释这个问题,就好比动物园中人隔着护栏看猴子。人说:“这些猴子就会傻吃颞睡的,逗人开心”,没准猴子正和同伴说:“你瞧这帮人还不敢快工作,都要没饭吃了,还有空看我们笑呢”。我打这个比喻不是在讽刺什么人,希望大家能明白个体的人在追求上是不相同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必要不同的人群互相鄙视,还是求同存异的好。艺术人用自己的人生观看待世界,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现思想;普通人可默默的欣赏,也可参与其中国共产党享乐趣!
三
今年是北京798艺术区所在地718大院走过50周年,9月28日-10月15日,一场名为“创意建筑——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记忆”的大型创意建筑展览将在798广场4号地举办。(本文出自范.
798艺术区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