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游侠诗评曹植的游侠精神气质表现为对游侠手执利剑, 为世排难解纷, 救人困厄, 自掌命运, 追求独立人格及自我价值等精神的肯定赞扬, 并以此自期自许。如《三国志》所引《魏略》的一段叙述: 植初得淳甚喜, 延入坐, 不先与谈。时天暑热, 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 傅粉。遂科头拍袒, 胡舞五椎锻, 跳九击剑, 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 “邯郸生何如邪? ”于是乃更著衣帻, 整仪容, 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 品物区别之意, 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 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 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 酒炙交至, 坐席默然, 无与伉者。及暮, 淳归, 对其所知叹植之才, 谓之“天人”。[3]1090 其中曹植炫耀技艺,“跳丸击剑”一节, 显得何等自得。而在曹植自己的作品中有两条文字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镜机子曰:“步光之剑, 华藻繁缛, 饰以文犀, 雕以翠绿, 缀以骊龙之珠, 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 未足称隽, 随波截鸿, 水不渐刃。……”[5]8 镜机子曰:“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 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 虎步谷风。威慑万乘, 华夏称雄。”词未及终, 而玄微子曰:“善!”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耳, 末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 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皆飞仁扬义, 腾跃道艺, 游心无方, 抗志云际, 陵轹诸侯, 驱驰当世, 挥挟则九野生风, 慷慨则气成虹霓。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 ”[5]11 这两段文字中, 曹植既对精美犀利的宝剑进行了赞美夸饰, 而且更对“游侠之徒”“奋节显义”“危躯成仁”“交党结伦,重气轻命, 感分遗身”等品行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和想望。在此基础上他更进一步推崇以“上古之俊公子”身份而行侠义之实的孟尝君、信陵君等人, 赞美他们“飞仁扬义, 腾跃道艺, 游心无方, 抗志云际, 陵轹诸侯,驱驰当世,挥抉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的精神风采。这种卿相之侠与曹植自己作为贵族公子、侯王的身份极相符合。正是由于曹植对古游侠的无限向往, 使得他在自己的行为中时时表现出游侠般的精神气质。他不以势力骄人,“性简易, 不治威仪”, 丝毫没有贵公子、侯王的架子, 同朋友平等相交, 因此他周围聚集了一些以意气相交的朋友。丁虞就曾对曹操说曹植“临淄侯天性仁孝, 发于自然, 而聪明智达, 其殆庶几。至于博学渊识, 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3]1085 曹植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在其文学创作中表现得非常鲜明, 除了《七启》外, 他更以极富才情的诗笔塑造出了经典化的侠意象, 他的咏侠诗为中国古代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 这也是他对侠文化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现实生活中的游侠由于自身“以武犯禁”的特点, 在稳固的社会秩序建立后很难再有自由的生存发展空间, 侠风侠气得以长久流传要归功于文学作品。是曹植首先开始了这种转变, 他把游侠引入了文学创作,开始了由历史实存转入文学幻设的阶段。曹植很喜欢借游侠少年来自我期许, 其咏侠诗中的游侠少年大都个性张扬、独立不羁, 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敖陶孙《诗评》中就曾说过:“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曹子建如三河少年, 风流自赏。”身为贵族公子, 曹植也未能摆脱贵族侠少
曹植游侠诗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