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篇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篇诗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朱光潜) 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的路径有许多不同点, 专就种类说, 西方诗同时向史诗的戏剧的和抒情的三方面发展, 而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我们试设想西方文学中没有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拉辛诸人, 或是设想歌德没有写过《浮士德》, 莎士比亚只做过一些十四行体诗, 就可以见出史诗和悲剧对于西方文学的重要了。中国恰是一个没有荷马和悲剧三杰的希腊, 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长篇诗的不发达对于中国文学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缺陷。史诗悲剧的其他长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呢?我以为这是最少有五种原因。(一)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在上篇所说的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浅薄。史诗和悲剧不同抒情诗, 抒情诗以一时一境的主观情趣为主, 只须写出人生的片段; 史诗和悲剧都同时从许多角色着眼, 须写出整个人生、整个社会、甚至于全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史诗和悲剧的作者都须有较广大的观照,才能在繁复多变的人生世相中看出条理线索来; 同时又要较深厚的情感和较长久的“坚持的努力”, 才能战胜情性和环境的障碍, 去创造完整伟大的作品。广大的观照常有赖于哲学, 深厚的情感和坚持的努力常有赖于宗教。这两点恰是中国民族所缺乏的。先说史诗。西方史诗都发源于神话。神话是原始民族思想和信仰的具体化, 史诗则又为神话的艺术化。从《左传》、《列子》、《楚辞》、《史记》诸书看, 中国原来也有一个神话时代, 不过到商周时代已成过去。神话时代是民族的婴儿时代。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 老早就把婴儿时代的思想信仰丢开,脚踏实地的过成人的生活。(二) 西方民族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性好静, 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西方所崇拜的英雄为希腊的阿喀琉斯, 具有扛鼎搏虎的膂力, 一身全在困苦艰难中过活, 打过无数的胜仗, 杀过无数的猛兽, 如果没有他, 全民族就要灭亡。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敬天爱民之外, 不必别有所为。中西的人生理想所以有这种分别者, 也和社会开化的早晚有关。中国社会安定极早, 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 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只是“无为而治”的“太平天子”。西方民族在文学初露萌芽时代, 还在和天灾人祸奋斗, 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是“杀人不敢前, 须如为蝟毛磔”的战士。这种人生理想的差异在文学上也留下很深刻的影响。史诗和悲剧都必有动作, 而且这种动作必须激烈紧张,才能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中的兴趣。(三) 文艺上主观的和客观的一个分别固然不是绝对的, 但是侧重主观或是侧重客观的是可能的。依荣格( 的研究, 民族和个人的心理原型有“内倾”、“外倾”两种。“外倾”者好动, 好把心力支到外面去变化环境, 表现于文艺时多偏重客观。“内倾”者好静,好把心力注在自己的身上作深思内省,表现于文艺多重主观。中西民族相较, 西方民族属于外倾类, 中国民族属于内倾类,所在通盘计算,西方文学偏重客观,以史诗悲剧擅长, 中国文学偏重主观, 以抒情短章擅长。中国诗偏重主观, 所以史诗和悲剧所必要的客观的想象不发达, 我们拿中国游仙派诗人所见到的仙境比较西方诗所描写的天国, 立刻就可以见出客观的想象贫乏是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的一个大原因。(四) 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品, 中国诗偏重抒情,

长篇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gs358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