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探讨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门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所著的《学习的革命》讨论了如何享受学习和更有效地学习的问题,引起人们对学习方式、方法的关注。信息社会知识迅速膨胀,学会学习,特别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适应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尤为重要。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习方式培养是学校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计划转化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方经济学是高校培养社会经济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难度比较大的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好地终身学习能力。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变革趋势
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性两个方面。学习策略是指完成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学习倾向性是指学习动机、态度等心理方面的内容。按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体验特点,学习方式可分为他主式学习方式和自主式学习方式。他主式学习方式的特点是教师单纯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相反,自主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以及学会如何学习。知识不是靠外界力量强硬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去的,而是学生主动接受和建构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应该进行主动式学习,特别是要自己亲自去思考和演练,“人只有经历才懂得”这句话是确实有道理的。
欧盟1995年发布的《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认为未来一个教与学的社会,学习方式变革的趋势是将他主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活动。学习方式是长期学习活动逐步养成的,课堂教学是形成自主学习方式重要途径。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他主式的学习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生求知热情的激发,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难以形成。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是要将他主学习作为培养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辅助形式和过度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摒弃以往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讲授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先导课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中介绍的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距离现实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许多理论是在严格的假定下通过逻辑推导、图形推导和数学模型推导得出的,没有课堂中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式的学习,以及课后的进一步复习和理解,很难较好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在课下主动地认真复习,是提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