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docx《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
左舒蕾 41002087
目录
前言 2
一、 教材分析 2
二、 学习对象分析 3
学习对象 3
知识基础 3
能力基础 4
学习风格分析 4
三、 学习目标 4
知识目标 4
能力目标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
四、 学习重、难点 5
五、 学习研究目标 6
六、 学习思路设计 6
课程目标的确立上 6
学习内容的调整上 7
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7
教法方面 7
学法方面 7
学习流程 7
七、 学习软件设计(学习资源与环境) 8
八、 学习准备 8
九、 课时安排 9
十、学习程序设计 9
(一) 学习流程图 9
本课时学习流程图 9
(二) 详细学习程序 10
本课时详案 10
总结反思 14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 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了发现探索的和谐环境,提供 了便利条件,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教育学的改 革。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学生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 效地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 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 人在学习中尝试将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第二册第二单元《涉江采芙蓉》这一内 容,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制定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因此,设想将相 关内容融会贯通进行学习,既避免了学习的重复和浪费,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 整和高效能的知识网络。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学生刚步入高中接触的古诗文《涉江米芙蓉》。这是学生在高中 阶段第一次接触五言诗,相对于《诗经》的四言,五言诗虽只增加了一个字,但 诗歌的音韵,诗歌的节奏,诗歌的容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此诗,对于学 生了解诗歌的演变是有帮助的。此诗难度不大,可以从多角度去分析,新课标鼓 励学生作个性化的解读,因此在教学上,可以多引导学生就此进行探讨。通过对 前面诗歌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对于诗歌优美的语言,动 人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学习的气氛是浓厚的。
二、 学习对象分析
学习对象
这节课学习的是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涉江采芙蓉》,对于刚从初中升上高 中的学生来讲,诗的词句较易理解,但其表达手法,特别是“悬想”式的运用对 学生来讲有难度,但也会更有兴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尤为重视。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程度上的古诗文,以及学习了分析诗歌,掌握了分析 诗歌的一般思路;
学生初中对诗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简单地了 解作者思想成长到可以具体深入分析诗歌。
能力基础
学生通过对初中古诗文的学习,对理解一些古诗表现手法有一定的能力, 对于作者的心理把握过也已有一定体会;
高一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古诗中表达的情感,能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