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按照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运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时,应当遵循师生平等原则、生生差异性原则、教学公平性原则、学习最优化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奠定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基础。一般情况下,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自我约束能力强、理解和掌握知识快,且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B层为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成绩良好、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C层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态度较差、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较弱,且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学生分层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以每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合理调整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可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授课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对于A层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素养,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激发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鼓励部分学生走上化学专业学习的道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B层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素养,为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并鼓励B层学生向A层学生发展;对于C层学生而言,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基本内容,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学习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要根据分层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内容,从知识、能力、方法等多个方面挖掘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取学习进步。对于A层学生,教师不仅要精讲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延展教材内容,补充与教材相关的其他知识;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重点讲解教材上的基本教学内容,将强化基础知识点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如,教学《常见的酸和碱》内容时,教师要在A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完整其他相关知识。具体包括:酸和碱的分类方法;常见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有哪些;酸与碱的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等。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并补充酸与碱的通性,及两者的联系和应用等难度一般的知识点。对于C层学生,教师只需要讲授教材规定的内容。
四、课堂提问分层递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问题呈现出递进式特点,由简单知识型问题向思维能力型问题过渡。一般情况下,由C层学生回答最基础的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由A层学习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运用“问题导入法”进行教学,采取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解答疑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由被动解决已知问题,发展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作业分
分层递进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