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仙华的黄帝文化
清明时节,浦江黄帝文化研究会在仙华山轩辕殿和昭灵宫隆重举行民祭大典,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以及帝女玄修和帝子渊龙。大典礼仪分击鼓号令、奏乐恭迎、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九项祭祀内容。浦江仙华山成为又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圣地。
历史钩沉
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开创者。
在浙江浦江,以仙华山为代表,黄帝文化影响至今非常突出。
古代传说,仙华山仙姑庙多有灵验,这造成了黄帝时期浦江即有轩辕少女玄修出现。历代《浦江县志》皆引南宋郑缉之所编《东阳志》中记载:三皇时仙姑,相传为轩辕少女,于仙华山修真上升,故山与庙并以仙姑名。有庙旧在山巅,祈祷辄应……宋宁宗嘉泰三年,敕赐额曰昭灵。影响流布,过去的神谱在“真仙部”中,把轩辕少女列为上古三代第七位神仙。清康熙时编纂的中国现存卷帙最为浩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也因此专门记述了仙华山。
不过,清《乾隆浦江县志》也辑录了宋陈孔硕《昭灵庙记》一文,里面特别指出:图志传疑,他无载记可证。
浦江清代传胪戴殿泗的《登少女峰》诗中有句:“轩辕一去少女留,玉炉丹杵风飕飕。嗣经唐帝画井界,始知此峰落扬州。”浦江是古代九州之一扬州之属。民间有说法,轩辕少女是随轩辕黄帝来到仙华山的。因此,仙华山也有黄帝的活动印迹。
按照中华民族敬祖崇祖的风尚习俗和礼仪,凡黄帝曾经驻跸和修炼处必有祠宇奉鼎以祭之,必有鼎湖遗名以记之。宋代著名文学家方凤《浦阳十景》诗吟:“相传通鼎湖,深窈吹寒冽。”又颂:“遥岑谁画挂,置此荆山鼎。”元代浦江名士吴莱也就鼎湖遗有诗句:“一掌嵯峨是玉京,连峰欲向鼎湖倾。”明代邑人张蒙《仙华观重修记》说:“鼎湖之花叶不衰,石井之云容常起。”鼎湖旧时在仙华山下仙华观前。仙华观的前身是广福观,至少在宋代以前,它的内涵是以黄帝为主,应该是祭祀黄帝的地方。鼎湖如今已经湮没无闻。仙华观虽有重建,可惜多数人已失原旨记忆。
历史上,与黄帝有关的地方大都出现过先民遗存的符号型石刻群。据上山文化遗址考古证明,浦江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居住,形成村落。黄帝时期这里相对发达,仙华山先民刻下的象形文字,应当与黄帝有着某种可能的联系。
现代生态
上述钩沉,是说明历史上仙华山黄帝的文化影响,那么,现代的生态状况又如何呢―丰富多彩。
民间传说融入山水,根植深厚,传承久远。浦江仙华山的黄帝传说在史籍古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甚至在1987年全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也没有发现。1993年,笔者为编《仙华山传说》一书进行采风,在与仙华村九十四岁老农方贤盛闲谈时,他无意中讲述了天子洞的传说,由此引出了一系列黄帝传说。该系列传说整理后在当地报纸上首先发表,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浓厚兴趣。据统计,有关传说目前已搜集到二十余篇。
千百年来,浦江人人会说“头戴紫金冠,脚踏擂鼓山,东边黄罗伞,西边大旗幡”这首民间播扬仙华山美景的歌谣。这是关于轩辕皇子渊龙的传说。据《魏书・序纪》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侯,或外分荒服。传说中的这位皇子有圣德,到浦
名山仙华的黄帝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