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画的“意境”及画境与诗意.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画的“意境”及画境与诗意
【摘 要】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既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诗歌和绘画彼此联系,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这些论述与见解不但在理论上将中国画视为“诗化”“诗韵”的艺,而且使绘画与诗词的融合得以发展与延续下来,达到完美的统一,并被建构在审美主体的通感上,即审美感受上的视觉形象和听说形象,并在某一点上彼此可以互通的状态下,成为中国画意境美的最高的品评标准。
【关键词】品评标准;能动性;诗化;外化;有机结合
诗歌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在描写时不必拘束于某一时间,而是可以超越时间界限的。虽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兼有空间艺术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说,诗歌还是一种时间艺术。诗歌是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传达工具,表现空间境界在时间流程中的延展,也表现不相连属的空间境界,在对空间境界、方位、角度、距离的选择和变换方面,有着绘画无法比拟的自由度,还可以表现声音、触觉、嗅觉、感觉等无法凭空间境界直接展示的内容,并且对外物与内心的碰撞、交叉以至融合、渗透,或相离、相反等情况,可以因意而施,运转自如,等等。诗通过语言声音,叙述那些持续于时间的事物,即画写定型,诗写变化。

诗歌是间接艺术,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所有的意象也都是语言的表达。我们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头脑加工加以完成的,我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根据诗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来加深我们对诗的理解。所以说,诗歌的艺术效果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是没有语言的魅力,也就不会有诗的意境,语言就是诗歌的一个载体,也是”画”的一个载体,诗歌是间接的让读者感受到了画意。绘画作为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所表现的物像是具体可视的,并使生活的自然美演化成为艺术美。绘画凭借线条和颜色,描绘那些同时并列的物体。
诗与画之间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南宋吴龙翰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以画补足”, 这不难说明诗画有结合的必要,也说明了它们有结合的可能。 诗和画在创作构思和关于空间形式的审美感受与联想上,彼此在艺术上确有互相沟通,共同统一的地方,然而,诗与画毕意是两方不同种类的艺术。由于诗画的物质媒介不同,诗用韵语,谐音,节奏。画用点线面及色墨。因而,审美主体所构思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象,通过物质手段而外化为客观艺术形象时,诗与画的形象就有显然的差别。加之,绘画是在二维平面内表现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其物质媒介与表现手段与诗相比,表现力受到极大的局限。中国“诗,书,画,印”和谐统一。无疑对完善中国画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国画所谓的画中有诗,主要是指诗意在画内,并非仅靠题诗所能达到的。

诗与画的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被意境的诗化。就是说,画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而通过对时间的延续,组合空间的物像,将事与物融合在一起加以表现。而这一点对绘画来说却是极难做到。于是,题画诗可以在一定

中国画的“意境”及画境与诗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