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别
评估要素
指 标 项 目
储存作业
设施空间利用度
·储区面积率
·可供保管面积率
·储位容积使用率
·单位面积保管量
·平均每品项所占储位数
存货效益
·库存周转率
·库存掌握程度
·季节品比率
成本花费
·存货管理费率
呆废料情况
·呆废料率
储 区 面 积 率
应用目的
衡量厂房空间的利用率是否恰当。
计算说明
储区面积率 =
储区面积
仓库建物面积
指标意义
储区是仓库不可或缺的部份,因而掌握储区占整个仓库厂区的比 率,可使整体作业更顺畅。
状况陈述
此指标小,表示储区占整个仓库面积比例不高。
改善对策
仓库面积去除停车外,主要包括储区及理货区。而一般来说,理货区约占仓库建物的 30 ̄50%,储区面积则应占 50 ̄70%左右。因 此,一旦储区面积率小,应检讨整个仓库的布置规划,是否未充份利用空间?或各作业区的配置是否恰当?尤其若公司如今仍有储位不足的现象,应考虑能否采作业组合方式,例如将加工、检查两作业同处同时进行,以减少必要空间,如此则能扩大储存空间,同时亦能取消部份搬运动作,对整个营运作业将更有帮助。
可 供 保 管 面 积 率
应用目的
判断储区内通道规划是否合理。
计算说明
可供保管面积率 =
可保管面积
储区面积
指标意义
可供保管面积率为扣除通道後货品的可保管面积占整个储区的比例,因而此指标大小主要在於评估通道空间的安排。一般好的通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 流量经济性(2)空间经济性(3) 设计顺序(4) 分支通道、内部通道、工作空间通道及安全设施通道的存在(5) 通道宽度的决定。而根据这五点,图29为通道空间相对整厂空间的较佳比率关系图。
状况陈述
一般不同储区布置形式有不同通道空间比例,如图29所示。与图29比较,若公司可保管面积率太低,表示通道空间的掌握未达空间利用率,则通道可能稍宽或稍多。
改善对策
改善布置,可设法移动料架位置来调整通道宽度,将通道改成必要之最小限度( 通道宽度主要配合堆高机的运作设计,若宽容度太大,亦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 ),以增加料架摆放量,或将多馀空间移作他作业使用。
单 位 面 积 保 管 量
应用目的
用以判断储位规划及使用的料架是否适当,以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计算说明
储位容积使用率 =
存货总体积
储位总容积
单位面积保管量 =
平均库存量
可保管面积
状况陈述1
储位容积使用率及单位面积保管量偏低,一般有两种可能:
(1)
由於每一储位都有一定的重量限制,若在库品重量较重,则无法堆叠太高或摆放太密。
(2)
存货量相对於储区较小,以至储位剩馀太多。
改善对策
(1)
若由於货品重量重而无法储满一储位,则必 调低储位高度,在可使用高度下增加储位数量或置换负重较高的料架。例如:在地板平置堆叠上, 考虑到货品可堆叠高度,若多属
重物,则可堆放的高度不可能太高,在三度空间的利用率上将造成浪费,因而在此情况下,若能以栈板料架等大型料架作为储存的工具,则较能发挥空间利用率,充份利用高度。
(2)
若原因出在存货量较少,且非季节性的问题,则应尽量将货品集中存放,以免造成过多搬运移动时间。而剩馀空间可供其他作业使用或方便将来扩充配销新产品之用。
状况陈述2
储位容积使用率低但单位面积保管量犹高,表示公司在库品体积较小,但存货量不少,则可能因货品品项多而为做好简易有效的储位管理,即使体积小或周转率不快,亦不希望太多种货品放在同一储位上,以至於每一储位实№使用的容积空间并不高。
改善对策
(1)
置换他种较小型料架。
(2)
降低每一储位容积:降低料架每层高度或使用隔板隔间方式来使料架储位数增加。
(3)
依照各项货品的体积、重量、货量大小,来选择最适用之不同型料架,使空间的投资效益达到最高。
状况陈述3
储位容积使用率高但单位面积保管量却低,此状况有两种可能:
(1)
在库品体积较大。
(2)
若非货品体积较大,则表示如今所使用的料架高度较低,储区的高度可能未有效利用,以至於虽料架上储位容积已充份使用,但每单位面积的货品储存量仍偏低。
改善对策
(1)
若因货品体积大而使得花费在搬运移动的作业时间多,则应考虑
(a) 改善搬运方法。
(b) 改善搬运制度,并配合作业流程管理、工作管理,以提高综合性效率的效果。如此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搬运,减少作业工时。
(2)
若由於如今储区实№使用高度不高,则应增加储区料架高度,进而可增
仓库管理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