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注: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自觉探索知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而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谈谈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动力,鼓舞和推动自己主动学习。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我校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努力“诱惑”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诱惑一: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总是把想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早早买来,放在教室办公桌的案头,一闲就看。没过两天学生们就入“圈套”了:或偷偷地来翻上几页,或在我阅读时围在边上一同分享……“鱼儿已在饵边垂液了”,我适时地在下午课前五分钟阅读几段或几篇给他们。双休日回来,已有一半学生拥有了和我一样的书。午间,捧着这些书与学生们阅读,交流,此时的我与孩子们的脸上是阳光般的灿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而且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诱惑二:活动激趣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我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学生们响应热烈,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一)选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精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三)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
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