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doc一、 案例背景:
《我从哪里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我 像小树苗”这一饱含期待的话语,以儿童个体成长为视角展开了品德与生活的教育。
“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让很多孩子产生好奇、困惑,而这个简单而敏感的话题常常让年轻 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在传统的保守教育中,有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甚至是呵斥或 误导。而孩子好奇的天性并不会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为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从 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一个整合活动《我从哪里来》。本 课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以活泼的形式向学生揭 示生命的由来,让学生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
二、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 爱父母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培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鼓励 学生大胆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 课前调查,邀请一位怀孕的教师。
2、 课件,电话机。
四、活动过程:
走近“生命”
短片:多拉A梦和大雄了解身世之谜
(一) 探索“生命"
播放课件《十月怀胎》,教师同步解说。
2、 学生交流看了影碟资料后的收获。
(二) 体验“生命” 活动一:
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请学生跟着音乐的变化一起表演。
根据课前调查说说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的反应。
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学生谈一谈怀孕的感受。
说说听了怀孕妈妈的介绍后想说的心里话。
活动二:
1、 游戏:我来做妈妈
游戏:把一个书包抱在怀中,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洗衣服、下楼梯、散步、系鞋带、爬楼梯等。
2、 在表演中请学生谈“做妈妈”的感受。
3、 教师小结。
(三) 感悟“生命”
画外音——啼哭声。
1、 分享父母的快乐:根据课前调查,交流自己出生时爸爸、妈妈的心情。
2、 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班内一学生刚出生的照片。请学生到台前讲讲刚自己出生时的 情况,如身局、体重等。
3、 比一比,感受成长的快乐:课件出示这一学生现在的生活照,比较,谈感受。
4、 小组内交流:比较出生证上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说说自己各个方面的变化。
(四) 珍爱“生命"
1、 播放班内一学生家长朗诵的信。——《爸妈心中你最重》。
2、 开通“沟通无限”电话热线。
3、教师总结。
五、教学实录:
片段一:创编活动——在妈妈肚子里
师:你在妈妈肚子里待了这么久,都在干些什么呢?请你闭上小眼睛......让我们跟随着音 乐一起想象在妈妈肚子里的情景吧。
(轻柔的胎教音乐声起)
有的学生在轻轻划动双臂,有的学生打着哈欠,有的学生轻轻踢着脚......
(动感的胎教音乐声起)
很多学生站了起来,有的侧身,有的出拳,有的蹦跳着......
(轻柔的胎教音乐声又起)
学生又开始做一些细微的小动作......
(音乐止)
师:你都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呢?
生一:我在洗澡。
生二:我在睡觉。
生三:我在跳舞。
师:你在妈妈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