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活跃于欧洲的普鲁士,相较于英法奥等传统欧洲强权来说,普鲁士是相当晚才兴起的强国,而普鲁士的崛起实是西方近代史中颇为神奇的一页。从普鲁士的领土、人口和资源来看,普鲁士实在没有成为强权的条件,在十七世纪时,普鲁士甚至是各国欺凌的对象,不过十八世纪后期的普鲁士却已是欧洲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在普鲁士崛起的过程中,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Ⅱ,the Gr eat 1740-1786) 可以说是绝对关键的人物。本文首先经由叙述腓特烈即位前的普鲁士历史,来显示普鲁士所面对的危机及腓特烈以前数代的努力和成果。接着则是从腓特烈大帝的战争与外交,透过当时的局势演变以及腓特烈的考量,来看腓特烈大帝如何将普鲁士推上强权的位置。壹、研究动机提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历史,通常第一个进入人们脑中的,定是那石破天惊的法国大革命。的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日后欧洲历史的发展。然而,十八世纪的欧洲史,除了法国大革命外,启蒙思想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卢梭(Jean-Jacqu esRousseau,1712-1778) 、孟德思鸠(Montesquieu,1689-1755) 、伏尔泰(Volta ire,1694-1778) 等启蒙思想家的活跃,却也丰富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史内涵。而牵连多数欧洲国家的一连串王位继位战争,如西班牙、奥国、巴伐利亚等国的继位战争,也使十八世纪的欧洲史显得格外独特。不过,十八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尚有一件重要的事上演,它的发生也使日后的欧洲甚至是全世界都受到了影响,那就是俄国和普鲁士的兴起。俄国与普鲁士势力的勃兴,代表的是以往不受西欧世界看重,被视作蛮荒、未开化的东欧开始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开始有与英法奥等欧洲诸强一较长短的实力。其中普鲁士的兴起更是令笔者感到不可思议,普鲁士不仅领土小,更糟的是领土分散,可说是暴露在众多觊觎的眼光下,再加上十七世纪的普鲁士还深受战争的蹂躏,著名的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 其主要战场即是在布兰登堡的境内,诸多不利的先后天因素加诸于普鲁士,而普鲁士却仍然在短短百年内迅速的兴起,这是颇神奇的一件事,可以说普鲁士的统治者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若我们再深入探究十七到十八世纪普鲁士的统治者,真正影响并促使普鲁士崛起的是:(Frederick William ,the Great Elector ,1640-1 688) 、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Ⅰ,Elector1688-1701 ,King inPrussia1701- 1713) (Frederick William Ⅰ,king inPrussia 1713-1740) 以及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the Great 1740-1786) 。这四位统治者对普鲁士的诸多建树为普鲁士在国家根基上立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真正使普鲁士步入欧洲强权之林的,就是被尊称为大帝的腓特烈二世。如此传奇的人物当然立即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毕竟历史上能被冠上「the Great 」的君王不过就是那寥寥数人罢了。腓特烈大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为,第一个是登基未久即不宣而战,挥军夺取奥国的西利西亚(Silesia) ,此役让普鲁士在欧洲崭露头角;另一个是以普鲁士一国之力而与以法奥俄等欧洲强国为主的联盟对决的七年战争(the Seven Years War,1756-1763) ,并以近乎奇迹的方式结束战争。他的霸气、决断甚至是运气,都显示出腓特烈大帝不一样的地方。再者,腓特烈大帝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是他被奉为是「开明专制」(enlighte ned absolutism) 的典范,在内政上,他改革司法制度,改善农奴地位、松驰新闻检查、主张宗教自由、重视基础教育……这些措施显然已经异于以往专制君主的统治手法了。从腓特烈四十六年执政的种种措施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两套无法混为一谈的施政原则。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腓特烈无异于一般专制君主的方法,完全以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为考量;然而在内政上,腓特烈却也接受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启蒙思想,并实际地落实在其施政中,以求增进人民的福祉。尽管君主专制和启蒙思想似乎是相互抵触的思想,然而腓特烈大帝还是让普鲁士在半个世纪间即成为欧洲新兴的强权。所以到底腓特烈大帝是经由何种方式,让普鲁士这个以往不被重视、甚至是受欧洲诸国摆布的一个日耳曼北部的蕞尔小国,脱胎换骨变成欧洲诸国不可轻看的军事强权?而在腓特烈的每个行动中,他的考量以及对普鲁士的利益又在哪里?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清楚的将腓特烈大帝对普鲁士与起的贡献呈现出来,也呈现出腓特烈大帝在普鲁士历史甚至是欧洲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侧重于普鲁士强权地位的取得,即腓特烈大帝在面对瞬息万变、尔虞我诈的国际事务时,基于
腓特烈大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