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钱海英,苏州大学 2007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论古巴导弹危机钱海英摘要 1962年 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的第一次真正的、直接的核对抗。尽管冷战已经成为历史,苏联不复存在,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核武器依然存在,人类仍然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因此,研究这场危机不仅对于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危机外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关键词苏联美国古巴导弹危机中图分类号:D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2010 )02-170-02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两个超级大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差一点引发一场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这次危机仅仅持续了 13天, 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一、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古巴是位于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距美国佛罗里达海岸仅 90英里,美西战争后古巴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动古巴革命,建立了古巴共和国,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卡斯特罗访问美国,还受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热烈欢迎。美国企图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以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基础,而此时古巴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任何联系。此后,卡斯特罗在国内开始推行社会经济改革措施,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和国有化运动,这些招来了美国的不满,古美关系随即进入紧张对抗状态,美国对古巴采取了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 1961年 4月 15日,美国就策划了古巴流亡分子驾驶 B-26飞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200名雇佣军在古巴登陆,古巴人民同仇敌忾击败了雇佣军的入侵,粉碎了美国颠覆古巴革命政权的阴谋。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极度紧张,迫使古巴为寻求自身安全而倒向苏联并宣布自己为社会主义国家。出于涉足美国后院,改善自身战略态势的考虑,苏联与古巴结成了盟友关系,两国于 1960年恢复了外交关系,此后苏联增加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古巴问题由此发展为美苏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争夺的一个热点。对苏联来说,在古巴部署导弹有几点考虑,一是为了在全球恢复苏美平衡,50年代后期的军备竞赛中,肯尼迪政府不断扩充其核武库,使美国在苏美核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赫鲁晓夫看来,向古巴部署导弹可以恢复苏美平衡。二是对抗美国的包围,当时美国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苏联把导弹部署在美国的后院可以起到遏制作用。二、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一)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1962年 5月底,赫鲁晓夫派了一个“农业代表团”访问古巴,其团员之一就是苏联的战略火箭司令,苏联派这个代表团的目的是探明卡斯特罗对部署导弹的态度。卡斯特罗同意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两国政府的代表还草拟了一份协议,其基本原则是,导弹本身及其操纵,完全处于苏联军事人员的管辖之下, 不过这个协议因为苏联担心古巴公开而未真正签署。除了准备部署核武器,苏联还将部署地空导弹和伊尔-28轻型轰炸机这样的常规武器,另外再进驻 41 5万人的苏军部队,9月 15日,苏联的第一批中程导弹运抵
论古巴导弹危机.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