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 摘要] 数字化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 因此,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文章阐述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和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 数字公民引言进入 21 世纪,随着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存在, 即数字化生存。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 年6月8 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和 2010 年7月 15 日在北京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6 月底,美国互联网普及率为 74 %,日本为 75 %,而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增至 %。据统计, 中国网民数达到 亿人, 其中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时至今日, 随着世界各国信息化战略的实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已经趋于融合, 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环境。只有那些既能够立足现实世界, 又能善于虚拟世界的活动, 能够游走于两个世界的人, 即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人, 才是合格的信息时代公民, 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在原有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层次提升为数字化生存能力,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一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 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 1995 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1.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方式, 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按照尼葛洛庞帝的解释, 数字化生存是基于 0-1 数字系统建立起来的无数电脑通过局域网站并以互联的形式, 使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人们链接起来所形成的既独立又串联, 既接收又传输信息的网络生存方式。同时, 尼葛洛庞帝宣称,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显示器和键盘的计算机解放出来, 使之成为人类能够交流、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无疑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变革, 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生存方式。 2.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存在状态(being digital) 数字化生存是有别于传统的思想与行为模式的人们的存在状态, 是应用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从哲学的视域解读,“数字化”已经打破旧的时空观念,使人类活动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 而是超越物理时空局限, 拓展出人类实践活动的全新领域,是建立在数字化平台上的新的存在状态。数字化生存既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生存方式, 又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社会存在状态。人类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 也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存在, 即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二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涵义“生存能力”是指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能力, 包括适应自然和改造
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