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之光(7).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8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四依法 1
对初学者的教诲 58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诲 59
菩萨戒浅释 87
佛法融入生活 173
《华严经》净行品第十一(节选) 211
寂止的修法 218
梦幻世界 248
《证成现相即佛论》释义 269
浅谈生起次第 344
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之方便 369

四依法
一、总述
1、四依法的内容
很多佛经中提到过“四依法”,所谓“依”,即可靠、相信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我们可以相信什么、依靠什么。
对每个修行人来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行方面,四依法的四个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时常会发现,佛陀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佛经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表面上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该怎样去理解,如何辨别佛经的终极思想和暂时的方便说法,如何取舍了义和不了义佛经,这就是四依法所要诠释的内容。
2、四依法的顺序
不同佛经讲“四依法”时,顺序有点不一样——有些先讲“依法不依人”,有些先讲“依义不依语”,但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
按照《大涅槃经》的顺序,“四依法”具体包括:
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不论经典还是论典,只能依靠意义,而不能依靠语言;第三、依智不依识。只有佛所证悟的智慧,才是可以依靠、相信、依止的。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凡夫与登地菩萨的“识”——八识、六识等都不可靠,都不能相信。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全都是错误的;第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3、四依法与闻思修的关系
四依法与闻思修有着密切的关系:听闻佛法的时候,要“依法不依人”;思维佛法的时候,要“依义不依语”和“依了义经典,不依不了义经典”;修行的时候,则应当“依智不依识”。也即是说,修行的时候,不能修分别念,而应当修智慧。按理说,在没有证悟的时候,一切都是我们的分别念,都没有超出八识的范围,全都是有漏的世俗谛,其中没有证悟空性等真理。虽然就世俗谛而言,可以修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修四依法的东西,光明空性必须在证悟之后才可以修,这就是“依智不依识”。
这四个标准所涉及、延伸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依法不依人中的“法”,就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而其中的“人”,又含摄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整个《俱舍论》的内容,但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此处只是简单地予以讲解。
二、详解
(一)依法不依人
概括而言,依法不依人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一个是佛经上讲的内容,另一个是论典中比较强调的内容。
1、从释迦牟尼佛的经典来看,“法”指的是法性——诸法的本性=空性+光明;“人”是指从凡夫到佛陀之间的所有人,包括声闻、缘觉阿罗汉,登地以上的菩萨以及佛陀。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不依人,那是否连佛也不能依靠、不能相信?
虽然从表面上看,佛陀是净饭王的太子,是由血、肉、骨骼等构成的五蕴综合体。甚至小乘佛教也认为,佛的身体是有漏的。因为有漏皆苦,故而佛陀的身体也属于苦谛。普通众生与十地以下菩萨的身体,更是血肉组成,属于有漏苦谛,没有什么可靠的。
大乘佛法认为,在印度金刚座成佛、转法轮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当众生福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为了度化众生,便以众生的福报与佛的愿力等因缘相结合,而在众生面前显现出的一个化身
——多世累劫精勤修行,在圆满福慧资粮以后,示现成就,并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虽然这种化身与佛的法身有一定关系,但却并不是佛的法身与报身,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种形象。
综上所述,一切万法,包括佛的化身在内,都是内心的显现,都属于世俗谛,随时都会变化,是无常、如幻如梦、千变万化的东西。唯一可靠的,就是从佛到普通众生之间所有众生的心的本性——如来藏空性。除此之外的其余诸法,都是业的显现。恶的业力显现出地狱、旁生等等;善的业力显现出天人、菩萨、净土、刹土等等。
2、论典中比较强调的内容
(1)何为依法不依人
本来经典和论典就没有矛盾。经典强调的法性如来藏光明,论典中也承认。但论典所指的法不仅是如来藏空性,还包括教法和证法。教法指所有的经典和论典;证法是指戒定慧。

慧灯之光(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kusha
  • 文件大小486 KB
  • 时间2021-11-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