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源期刊网
如何设置悬念与伏笔
作者:何传跃 曾庆华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8期
叙述平淡、结构松散是记叙类文章写作的通病。而恰当地设置悬念与伏笔,就可以使记叙 类文章布局完美,构思精巧。
悬念,就是借助情节中人物或事件等的反常来设置疑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从而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悬念包括 “设悬 ”和“释悬 ”两方面,前有 “设悬 ”后必
有“释悬 ”,设置悬念要有明确目的,做到合情合理。在写记叙类文章时,怎样设置悬念呢?
一、运用抑扬法设置悬念
抑扬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手法,也是设置悬念的有效方法。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 文老师》,作者追忆自己的国文老师,作者先写老师不雅的绰号 ——“徐老虎 ”;再绘老师的相 貌—— 脑袋“有棱有角 ”,头 “很尖,秃秃的,亮亮的 ”, “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 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又写老师的行为习惯 ——“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 撇得瓢儿似的 ”。这些看似不雅、大不敬的描写,让人读了忍俊不禁。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给 读者留下悬念。
二、利用夸张法设置悬念
夸张式的漫画勾勒不仅可以鲜明突显人物个性,而且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契诃夫 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篇以 “他也真怪 ”领起,接着以漫画般的素描方式,勾勒别里科夫的 形象轮廓:即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打着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 ……夸张的手法
赋予人物荒诞的色彩,让读者立刻觉察出别里科夫的格格不入,同时也为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 念: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
倒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放到文章前边,然 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可以使文章产生悬念。如 鲁迅的《祝福》,开篇写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富人们的祝福声中死去,引起 “我”对祥林嫂 “半
生事迹的断片 ”的追忆,从而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疑问法设置悬念
如何设置悬念与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