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质量管理和安全输血相关制度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依据
实施标准: 卫生部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
《血站基础标准》1998,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措施》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
人员组成:分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及教授组成
医院输血管理 组织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认真落实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 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定时监测、分析和评定临床用血情况, 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 提升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评定确定临床用血 关键科室、关键步骤和步骤
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 提出处理和改善方法;
指导并推进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负担医疗机构交办 相关临床用血 其她任务。
临床输血全方面质量管理
血管到血管
↙ (冷链交接) ↘
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
输血科←------→临床科室
(制订计划、用血评价) ↙ ↘
↙ ↙ ↘ ↘ 医生 护士 储血室 发血室 诊疗室 试验室 ↓ ↓
输血方案 采样、送样
↙ ↘ ↓ ↓
疗效评价 输血、统计
EQA质评 IQC质评
标本采集
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关键点之一, 对检测质量有着至关关键 影响。
是临床和试验室一个关键 接口, 也往往轻易被忽略。
标本采集者应按规程进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步骤
确定输血后, 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 试管, 当面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唯一标识如: 住院号、腕带。儿科患者应依据父母或监护人识别, 采集静脉血样3ml, EDTAK2抗凝。
标本采集后应立刻进行正确地标识和统计, 如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姓名、采集日期、时间, 以使采集后 标本上可识别 患者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上指定患者 唯一信息相同, 并确保采集者 身份和采集时间等能够正确地被识别。
标本采集步骤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双方进行逐项查对。
输血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所送标本经过双方查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并签字。
标本 正确采集
标本 采集和运输过程是确保标本质量 关键步骤, 其影响原因包含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血量等, 忌在输液臂近端抽血。
配血标本必需是3天内采集 (此标本能代表病人目前 免疫学状态)。
输血质量管理和安全输血相关制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