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2 / 52
一个间谍可以给你讲很多刺激的故事,一个从商界进入中情局、又从中情局回到商界的间谍,可以教会你很多实用的技能,给你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考角度。
J·C·卡尔森,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她曾为星巴克、百特国际以与泰克公司工作,之后加入美国中情局担任特工。八年后,她厌倦了提着行箱奔波、不断向亲人朋友说谎的生活,再次“加入平民的大军”,回到企业工作。本书,就是作者将自己在中情局学到的技能和思维运用到商业实务领域的有益尝试,能教会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商场中,像间谍一样的思考。
一、情报采集策略
1.情报收集技术
2003年夏天,作者在伊拉克负责调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所在的调查小组盯上了一家可疑的生物武器研究所——负责人是一位生物化学博士,有重兵把守,卫星影像资料与其他机构的通讯记录都疑点重重。于是,他们决定来个突击搜查:作者坐在护卫队的装甲车里,身旁跟着美国黑水保安公司派来的特遣队,后面还有一辆装甲车拉着生物武器技术专家和检测设备。全副武装的特遣队首先进入研究所,排查完毕后,作者见到了这家研究所的负责人——一个女博士,这位女博士流畅地回答完所有问题后,调查小组“震撼”了:这里是一家盐厂!原来半夜运往伊拉克军方医院和监狱医院的货品是生理盐水,净室技术是为了生产无菌的盐水,博士学位只是为了获得一个管理职位,雇佣保安是因为战后的伊拉克时有抢劫行为。作者“觉得自己真是愚蠢至极”,调查小组随之羞赧地撤走了。
WORD
2 / 52
这次教训让作者深刻地意识到,人的认知就像万花筒一样,前一秒钟还是一个蓝色的星形图案,下一秒就会是红色的菱形图案,而这只需要点击一下。这个“点击”就是情报人员的价值。再缜密的情报收集和数据分析,都比不过第一手的报道和部消息,“有时候需要你在场才能真正理解这一切——而如果你不能在场,就需要有人替你在场”。
商业事务也是如此,也许你对各种期刊、行业动态、对手的公开材料倒背如流,但你的认知可能还是不准确、不全面的,你需要的只是那个小小的“点击”——“它只能从部渠道获得”。这本书就是教大家如何获得这种“点击”,它将充分展示情报界一流侦查手段和组织策略对商界的重要启示。
约翰是一名正值职业生涯中期的中情局官员,多年以来他一直试图渗透进一个敌对国家的核武器项目,不过均以失败收场。终于,他得到了一个扭转局面的良机:该项目首席设计师因酒后驾车被逮捕。尽管约翰这时正在另一个国家度假,但他仍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信息,并抓住了这个设计师的“把柄”,成功地说服其投靠美国。随后就有“消息”传出:官方迟早要取消这个项目,大批的官员和科学家开始怀疑,并放弃了该项目,导致这个国家的研发能力大大削弱,新兴的核武器项目最终搁浅。
WORD
4 / 52
再看看,上述类似情况如果发生在商界,会怎样?高科技X公司有着先进的研发部门和更可靠的产品,但在市场竞争中总是敌不过对手Y公司。X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Y公司最高项目经理刚刚与公司董事长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吵,X公司迅速为其提供了一份令他无法拒绝的工作。这位项目经理的离职还带走了一批忠诚的下属。Y公司的项目管理队伍实力大减,而X公司则赢得了富有才华的雇员和竞争优势。
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情报网络,与时把握住了机会,把竞争中的关键角色吸引到自己这边。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情报的搜集以与接下来对情报的巧妙使用,促成了决定性的招贤纳士。
2.情报工作素养
好莱坞电影对中情局职业的描述有98%是不准确的,所以不同于人们的想象,第一天上班的中情局雇员,对工作的反应通常都是“无比失望”。几乎所有刚刚入职的雇员都会紧激动到前一晚睡不好,坐在新雇员接待室的时候,大家也都深藏不露,慢悠悠地品尝咖啡,没有眼神交流,没有人做自我介绍,因为不知道分享彼此的名字是否是允许的,所有人都在观察着这个机构里的其他人,可是他们只能看到完全不同于自己想象的工作同伴:一些看起来平常普通的人。然而,一旦你有机会和这些外貌普通的中情局官员聊一会,你就会发现他们独特的品性——“优秀的特工都是伟大的听众”,他可以轻松自如地发起谈话,还能把一个看似普通的闲谈导向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谈话中的某个时刻,你会惊奇地发现,是你在滔滔不绝地谈话,而特工则是毫不费力地从你那里获取信息”,而且还会记得你每次讲到的各种细节。
WORD
4 / 52
如果你就此认为特工是工于心计、不可信赖之人,那就是你没有了解这个行业真实的面貌。是的,情报人员接受专业的欺骗技巧学习,善于伪装,工于劝服,但是事实上,“中情局官员会是你遇到过的人当中最讲原则的一部分人……诚信的理念已在中情局深
像间谍一样思考(干货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