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理论课教案.doc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1 / 12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课题:
授课时间:
授课人数:
教学内容:一、简介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
二、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乓球比赛规则。
四、乒乓球竞赛规程。
五、乒乓球比赛制度、编排方法和成绩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介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
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软木、橡胶)制成,拍是雪茄烟盒之类的木质板,象
打网球一样在桌上打,故称“桌上网球”——“tible tennes”。 1900 年左
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就用赛璐璐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运动便
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 年 12 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
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小领子的衬衣和短裤且穿尖皮鞋;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要戴帽子。
1926 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
标赛。每两年举行一次,现以举行了40 届。 50 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
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速度
快,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木拍摩擦力小);打法也单调,是把球推来推
去。 1903 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的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
展。从 1926 年— 1951 年世界各国选手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壮颗粒的胶皮拍。击
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固而出现了削下旋球
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选手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
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
年代初,奥地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首先在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得了第 19 届世界锦标赛( 1952 年)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海绵球拍的特点制造了远台长抽进攻型打
法,具有飞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强攻威胁较大等优点,固而取代了
欧洲防守型打法,使日本夺得了50 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
1959 年,容国团获得了第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
运动员开始登上国际乒坛,经过艰苦的磨练和探索,逐步形成和创造了
“快、准、狠、变、转”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的打法。1961 年,第 26
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战胜了“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队,第一次夺得了男
团冠军。 60 年代,乒乓球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的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2 / 12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第 2 次大提高。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12 / 12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
训,经过 20 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取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的打
法之长,创造出是和于他们的打法,即以弧圈球结合快攻和以快攻结合弧圈
球为主的打法,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旋转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
乓球运动的第 3 次大提高。
现在乒乓球的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项目之一。国际乒联已有
127 个会
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
1982 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
1988 年
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
展。
球拍的演变过程:
羊披长把拍——木拍——胶皮拍——海绵拍——海面胶拍——反胶、生
胶、长胶、仿弧拍——碳纤维底板新型胶皮。
二、
乒乓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比较全面、战术灵活多
变。
力争主动、加快击球速度、加大击球力量、加强抢攻意识,是八十年代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这是由于弧圈球的飞速发展,击球的
速度、力量和球的旋转大大加强,一旦被动换打便很难获得转机,特别是前三板更为重要。
特长突出,是指一个优秀运动员具有得分的拿手技术,有自己的“绝招”。
一个运动员特长越“精” ,绝招越“多” ,水平就越高。
技术比较全面是指运动员在特长突出的前提下尽量多掌握几种技术,做到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4 / 12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一精多能”。技术全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进攻型打法应有一定的防守能力。
防守为主的必须会进攻;前三板技术好,相持时实力也不能弱;发球以旋转为主,同时讲究速度和落点;发长球和发短球配合;能对付进攻型的选手,也能对付防守型的打
乒乓球理论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